首先从理论上对佛教沿丝绸之路传播的相关概念与基本问题进行解析,对中国舍利供奉及流转的脉络进行考察,对佛教思想发展的流变进行梳理,对中国历史上的舍利崇拜问题进行分析,提炼出“华夏佛宝圣地、世界佛舍利研究中心”的理论基础。然后,立足于现实背景审视当代佛教文化传承保护问题,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与中国传统文化现实背景结合起来,对当代中国佛教文化传承保护的现状与制约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辩证地分析研究当代舍利文化传承保护的相关问题,探寻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主要规律。
序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泾川佛教文化论
序二:从泾川出土佛像舍利等文物看古代泾州佛教盛况
序三:让泾川佛教文化大放异彩
甘肃泾川佛教文化刍议
唐朝佛教与甘肃泾川佛寺遗址出土佛像等文物
对泾川的佛教文化资源的两点建议
浅谈泾州龙兴寺及其舍利
思考如何保护继承挖掘泾川佛教文化
佛教的社会文化意义
重视泾川文化遗产,开展佛教舍利研究
丝路佛光盛世再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泾川佛教文化思考
从《法宝东流因缘》看泾川舍利
武则天对法门寺佛指舍利的崇敬
对泾川佛教文化的一点认识
泾川佛教文化与庆阳北石窟寺关系初探序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泾川佛教文化论
序二:从泾川出土佛像舍利等文物看古代泾州佛教盛况
序三:让泾川佛教文化大放异彩
甘肃泾川佛教文化刍议
唐朝佛教与甘肃泾川佛寺遗址出土佛像等文物
对泾川的佛教文化资源的两点建议
浅谈泾州龙兴寺及其舍利
思考如何保护继承挖掘泾川佛教文化
佛教的社会文化意义
重视泾川文化遗产,开展佛教舍利研究
丝路佛光盛世再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泾川佛教文化思考
从《法宝东流因缘》看泾川舍利
武则天对法门寺佛指舍利的崇敬
对泾川佛教文化的一点认识
泾川佛教文化与庆阳北石窟寺关系初探
平凉佛教传人及泾川佛教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
泾川大云寺的佛教文化意蕴与旅游文化的契机理念
佛舍利的历史地位与现代价值
从泾州大云寺谈中国舍利塔基地宫的发展演变过程——兼论隋仁寿所立寺塔
隋文帝的佛教信仰及其政策论略
元魏胡太后与泾川石窟寺群
大云寺、大云经、女皇帝武则天与泾川大云寺复建因缘
论隋文帝分舍利于泾州的历史必然性
大云寺文化产业园应成为泾川佛教文化的研究中心
从长安到原州——以庆阳北石窟寺为例
古泾州地区的舍利瘗埋活动略论
舍利崇拜的历史反思与舍利传承问题探讨
佛教舍利塔基的考古发现与有关舍利瘗埋的石刻
舍利文化的功能分析
泾川佛教遗址简介
《甘肃泾川县出土的唐代舍利石函》发表前后
结语:让丝路佛都再造辉煌
附录一甘肃省泾川县佛教文化遗存与发现情况介绍
附录二郭沫若让铜奔马奔向世界
附录三“甘肃泾川佛教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附录四武周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文
附录五泾川佛教文化专家再发现
杨曾文,男,1939年12月7日生于山东省即墨县。汉族,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国佛教史》第1-3卷(共著)、《佛教的起源》、《唐五代禅宗史》、《宋元禅宗史》、《中国佛教史论》、《佛教知识读本》;主编并参与撰写《佛教文化面面观》、《当代佛教》、《日本近现代佛教史》、《中国佛教基础知识》等;校编:《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神会和尚禅话录》、《临济录》;翻译:《日本佛教史纲》(村上专精著)、《印度佛教史概说》(合译)。另有论文160多篇、译文3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