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山:龙陵》保山是云南开发较早、历史文化积淀较为丰富的边疆多民族地区。20世纪90年代初,人类学家在隆阳区发现了“羊邑古猿”化石,其生存年代为晚中新世至上新世,距今约800万年至400万年。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中国猿、人演化进程中最关键时期的化石空白,证明我国是世界人类主要发祥地之一。而蒲缥塘子沟文化遗址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石骨角牙制品等各类可供鉴定的实物标本,古人类用火遗迹和我国目前已知的时代最早的房屋遗迹,说明保山这一方神奇的土地,至迟在七八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里的先民们就创造了独具区域特征的史前人类文明,开始孕育辉耀边地的保山文化。
《史记 第1卷》
《史记 第2卷》
《史记 第3卷》
《史记 第4卷》
《史记 第5卷》
《史记 第6卷》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韩城南,另说今山西河津),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