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思想评论》属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法国哲学史,如同其他国家的哲学史一样,不可能是一次写就,一次完成,一次“标准化”;它总是在不断重写、重构和重评中,展现出它的永恒活跃的思想再生产的生命力。近一百年来当代法国哲学的发展,更清晰地展现了哲学本身的内在的顽强生命潜力及其无限创造前景。
《法兰西思想评论2015(春)》以“笛卡尔哲学”和“今日法国哲学”为主题,试图贯彻“现实哲学创造”与“历史的诡计”(“理性的诡计”)进行相互渗透的策略,在重评笛卡尔哲学和当代法国哲学的双重研究过程中,对正在活跃地进行再生产的法国哲学思想进行“把脉”,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尝试掂量当代法国哲学思想创造成果的份量及其隐含的潜能。
前言
一、笛卡尔哲学 La philosophie cartesienne
笛卡尔的方法到底是什么
Quest—ce que la methode cartesienne
清楚明晰与可错主义
笛卡尔论心灵与物体的区分——对文本的梳理与思考
笛卡尔的“永恒真理的创造”学说与宇宙论范式的转变
笛卡尔哲学的灵修面向
二、今日法国哲学 La philosophie francaise daujourdhui
文化商品化时代的哲学
当今在法国如何从事哲学——与皮埃尔·马舍雷对谈
后利奥塔尔时代:时下的法国美学
精神分析检验下的哲学逻各斯:真理和样子
拉康之后,精神分析和哲学
三、其他 Varietes
退后原来是向前
萨特自由哲学的意识层面分析
投稿指南
征求专题计划启事
高宣扬,华裔法籍哲学家、社会学家兼艺术评论家,祖籍浙江杭州,国务院外国专家局特聘“海外名师”,2010年8月至今为上海交通大学精裕讲席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
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并于1962年本科毕业,1962—1966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后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员;1978年赴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攻读哲学博士,1983年获博士学位后,应时任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院长的德里达的聘请,任教与研究于法国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1984—1988年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政治哲学研究所兼巴黎第十大学教授;1988—2002年,在继续留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的同时,任台湾东吴大学社会学系教授;2002—2004年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中央民族大学访问教授;2004—201O年7月为同济大学特聘华裔法籍专家,时任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院长兼法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
30多年在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持续进行实际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的观察分析及学术调查研究,长期从事哲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目前的研究重点方向为:当代法国哲学、德国哲学史、当代社会理论以及当代艺术评论。著有《毕加索与当代艺术》(人民出版社,2014)、《后现代:思想与艺术的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对话》(LeDialogue,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德国哲学概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当代政治哲学》(两卷本,人民出版社,2010)、《德国哲学通史》(三卷本,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萨特的密码》(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等35部专著及中外文学术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