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范畴形成、发展、变化的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内容包括:马克思哲学范畴体系的演进,恩格斯、第二国际思想家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贡献,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苏联哲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以及毛泽东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领域的一场深度耕耘。旨在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发展的历史脉络,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发展规律。
第一章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史研究的意义与思考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史研究的内容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史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构成的理论体系
第五节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史的研究定位及其规律性
第二章马克思的哲学核心范畴的演变
第一节马克思的哲学范畴演变梗概
第二节自我意识:马克思博士俱乐部时期的核心范畴
第三节人民精神: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催化范畴
第四节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范畴
第五节异化劳动:探索新哲学体系的过渡范畴
第六节实践范畴:新世界观的奠基石
第七节生产关系:马克思哲学的标志性范畴
第八节《资本论》的逻辑第一章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史研究的意义与思考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史研究的内容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史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构成的理论体系
第五节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史的研究定位及其规律性
第二章马克思的哲学核心范畴的演变
第一节马克思的哲学范畴演变梗概
第二节自我意识:马克思博士俱乐部时期的核心范畴
第三节人民精神: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催化范畴
第四节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范畴
第五节异化劳动:探索新哲学体系的过渡范畴
第六节实践范畴:新世界观的奠基石
第七节生产关系:马克思哲学的标志性范畴
第八节《资本论》的逻辑
第九节自由范畴:马克思哲学的追求与实现
第三章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史的贡献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范畴
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范畴
第三节历史唯物主义范畴
第四节从哲学范畴发展史角度看“马恩对立论”
第四章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者的哲学范畴
第一节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节经济、综合法、五项因素公式
第三节正义、环境、帝国主义
第五章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深化和发展
第一节列宁对唯物论范畴的发展
第二节列宁对辩证法范畴的发展
第三节列宁对认识论范畴的发展
第四节列宁对唯物史观范畴的发展
第六章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研究
第一节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研究
第二节布哈林对平衡范畴的研究
第三节苏联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整体研究
第四节苏联哲学界对其他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研究
第七章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梗概
第一节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辨析
第二节西方马克思主义范畴源起
第三节西方马克思主义新人本主义流派的范畴
第四节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流派的范畴
第五节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范畴
第六节西方马克思主义其他流派的思想范畴
第七节西方马克思主义范畴的思想特征
第八节西方马克思主义范畴史的启示
第八章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
第一节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二节毛泽东的“矛盾”范畴
第三节毛泽东的“主体”范畴
第四节毛泽东的“实践”范畴
第九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畴
第一节社会改革
第二节科学发展
第三节治国理政
参考文献
后记
许俊达,博士生导师。1950年3月出生于安徽巢县。合肥一中毕业逢“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后当过工人,恢复高考后进入安徽大学和南京大学攻读哲学。1985年起在安徽大学工作至今。在职期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二级)。曾任安徽大学图书馆馆长、《大学图书情报学刊》执行主编、安徽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现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哲学学会、安徽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和安徽省哲学运用学会顾问,新华学院兼职教授。著有《费尔巴哈神性、理性、人性三部曲》、《民主社会主义哲学源流》、《超越人本主义》(获省级二等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程》、《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新编》、《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形态论》(获省级一等奖,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等,译著有《精神分析的危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