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狭义公用事业领域,即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铁路等经营性市政公用设施的市场化改革,对中国十余年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历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深入探讨了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路径,对今后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提出了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本书严谨规范的理论阐述辅以生动详实的案例分析,可以为公用事业研究、相关政策制定、市场化改革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借鉴。
总序
第1章导论
1.1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分析框架及主要结论
第2章公用事业改革的理论研究
2.1公用事业概念及特征
2.1.1公用事业概念解析
2.1.2公用事业特征
2.2公用事业企业公司治理的理论研究
2.2.1预算软约束理论研究
2.2.2公用事业预算软约束及经营者激励问题
2.3公用事业政府规制的理论研究
2.3.1传统规制理论基本观点及规制方法
2.3.2新规制经济学基本分析思路及规制方法
2.4公用事业改革:国内研究
案例专栏
第3章中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评议
3.1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评述
3.1.1国有企业改革历史回顾
3.1.2国企改革历史评论:经营者激励角度
3.1.3国企改革历史评论:预算软约束角度
3.2中国公用事业的形成及改革
3.2.1政府主导式形成过程
3.2.2公用事业改革尝试
3.3本章小结
案例专栏
第4章公用事业预算软约束与政府补贴:模型分析
4.1模型基础的简单介绍
4.2模型设定
4.3基准情形:信息完全对称
4.4信息不对称且契约完全情形
4.4.1利润函数与规制方案
4.4.2逆向求解
4.4.3政府补贴
4.5信息不对称且契约不完全情形
4.6本章小结
第5章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与政府补贴:模型分析
5.1维持原有供给水平无法硬化预算约束
5.1.1显示原理不再适用
5.1.2政府最优规制方案与改革前相同
5.2硬化预算约束难以保证原有供给水平
5.3本章小结
第6章中国部分公用事业改革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6.1中国公用事业改革成绩评价
6.1.1中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成绩显著
6.1.2是所有制性质还是市场竞争促使公用事业经营效率改善?
6.2中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存在的误区
6.2.1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不能简单等同于“民营化”或“私有化”
6.2.2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并不意味着国有企业必须退出
6.2.3地方政府对公用事业的质量监管不到位
6.2.4财政补贴缺失或不足导致民营的公用事业企业步履艰难
6.2.5地方政府区别对待公用事业领域的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
案例专栏
第7章中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路径探讨
7.1国有企业谨慎退出公用事业领域
7.2公用事业企业的内部治理
7.2.1加强信息披露
7.2.2引入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
7.3公用事业企业的外部治理:政府规制角度
7.3.1持续放松准入规制,刺激公用事业领域市场竞争
7.3.2逐步放松竞争性领域的价格规制,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
7.3.3对福利性领域实施一视同仁的补贴政策,不歧视私人资本
7.3.4强调质量监管,为执行高标准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7.3.5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尝试补贴拍卖硬化预算约束
7.4公用事业企业的退出机制
7.4.1提前终止特许经营权的退出机制
7.4.2允许市场竞争导致的自然淘汰
参考文献
后记
郭锐欣,1979年12月生,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讲师。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波士顿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治理、国有企业改革、契约理论、风险管理与保险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研究(项目编号:14YJc79。041),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科项目研究。在Applied Economics、《世界经济》、《经济科学》、《经济学(季刊)》、《上海金融》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