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全面梳理、论述抗战时期重庆文化发展脉络的著作。书稿史料详实,客观论述了抗战时期重庆的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教育发展的历史状况,是研究抗战时期重庆文化发展历史的重要参考。
全书共分六章,详细论述了抗战时期(1937年七七事变—1945九月日本宣布投降)重庆地区的文化发展状态,以大量一手实证材料论述了重庆由战前的区域文化中心成为战时重要的文化中心的形成转变过程,全面论述了抗战时期重庆以抗战为主轴的文化发展,以翔实的材料介绍了战时文化中心迁移的历史过程和文化迁移带来的当时重庆地区报纸新闻出版的多向发展、文学艺术运动的勃兴,以及中心迁移带来的教育发展和当时重要的文化事件等。该研究为重庆区域文化研究一部分,作者先后搜集整理了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出版的各类报纸期刊数千种。
简论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化(代序)
导言重庆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第一章战前文化概况
一、区域性文化中心的生成
二、报业为主的大众传播
三、由旧趋新的文艺活动
第二章战时文化概述
一、全国性文化中心的形成
二、创造民族的新文化
三、文化运动的两个时期
上编抗战时期重庆文化运动的第一阶段
(1937年7月7日-1941年12月8日)
第三章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一、为挽救国家危亡而奋斗
二、国民精神总动员
第四章大众传播走进现代
一、报纸新闻趋于繁荣
二、书刊出版走向兴旺
第五章文艺大潮逐渐兴起
一、一切为着抗战救国
二、与抗战有关的文艺
三、全民总动员
四、胜利进行曲
下编抗战时期重庆文化运动的第二阶段
(1941年12月9日-1945年9月3日)
第六章肩负民主主义的使命
一、向人类文明之公敌宣战
二、文化界总动员
第七章大众传播形成体系
一、新闻事业总体性进步
二、出版事业多向度发展
第八章文艺运动蓬勃开展
一、为自由生活而创造
二、并非是文艺的贫困
三、古树的花朵
四、祖国在呼唤
余论中国文化转型与重庆战时大学
附录:主要参考资料
郝明工,文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个人专著《陪都文化论》、《20世纪末中国大陆社群生态纪实与解读》、《从经学启蒙到文学启蒙——现代文学思潮的中国生成》、《中国现代小说生成论》、《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及流派》、《人道主义与二十世纪的中国文论》、《无冕国度的对舞——中外新闻比较研究》,《经济优选化时代的精神生产》;合著《中国三峡文化史》、《重庆抗战文学论稿》、《20世纪重庆文学史》、《中国经济转型与文艺生产》、《中国经学史》等;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丛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