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六朝和晚期罗马是中西文明目前独具特色的文化变迁与整合期,而崛起中的佛教与基督教则是其中的亮点。在大致相仿的时间段和历史背景下,两大宗教的翻译传播有何特征与共性?这正是《魏晋六朝与晚期罗马的语言活动与宗教翻译》所关注的问题。从文化史角度看,佛教与基督教不仅要通过文本翻译实现语言的转换,更要通过注疏、阐释和创作等一系列语言活动进行思想文化体系的跨文化移植,在新环境中实现语言与文化的双重融合。研究据此线索,围绕注经、解经、立经等活动开展中西对比,探究这些活动的形式、内容及观念与译事、译文和译观的相互作用,对这段文化翻译史做出新的解读。《魏晋六朝与晚期罗马的语言活动与宗教翻译》适用于翻译、语言、历史、宗教、哲学、传播等领域的学者和读者,也可作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或参考书使用。
序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解题与缘起
一跨文化发展
二语言/翻译活动的研究
第二节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现状
二本研究的理论特征
三研究方法的相关说明
第三节研究内容
一研究内容的相关说明
二研究内容概述
第二章注经:理解与传承
第一节宗教经文的注疏活动
一佛经注疏活动
二基督教的字面解经派
第二节从注疏到释经学
一作为综合性模式的儒经义疏
二圣经注疏与基督教释经学的形成
三文化发展与注经的互动
第三节注疏的翻译意义
一加强对语言问题的重视
二加强对“本”的重视
三提升经本的权威性
四提高理解能力
五提高语言运用与语言研究能力
六语言研究的进步及其思想史意义
第三章解经:阐释与接纳
第一节中西解经活动与解经观的发展线索
玄学解经观的演变与解经语言的发展
圣经阐释与解经学的发展
第二节解经的文化会通性:“得意忘言”与“寓意解经”
两种解经法的共性
两种解经法的差异
第三节解经的翻译意义
一佛教解经的翻译意义
二道安的释经与翻译
三罗马的语言活动与翻译
四哲罗姆的释经与翻译
五阐释型的翻译制度
第四章译经:转换与交融
第一节译学萌芽:道安与奥利金的经本研究
一道安早年的经本整理与研究
二奥利金的经本整理与研究
三经本研究的翻译史意义
第二节理论家的思考:道安与奥古斯丁
一道安对“失本”问题的纠结
二奥古斯丁的综合思考
三道安与奥古斯丁的异同
第三节实践者的观点:鸠摩罗什与哲罗姆
一鸠摩罗什的翻译观
二哲罗姆的翻译观
三鸠摩罗什与哲罗姆的译文中心观
第五章立经:整合与确立
第一节文学演进与语言新格局的形成
一魏晋六朝的文学繁荣与佛教文学的锦上添花
二罗马晚期的文学衰落与基督教文学的雪中送炭
三两种文学格局的比较
第二节语言文质之争:崇文还是抑文
一佛教汉语的文质之争
二基督教拉丁语的文质之争
三文质之争的内涵与意义
第三节宗经语言观与立经的文化意义
一语言本体观:真道为文本
二语言道德观:善用尽文德
三语言修辞观:和美显文质
四语言变体论:文以载道的实践体系
五关于立经的思考
第六章结语
一研究小结
二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西文人名与书名对照
后记
蒋哲杰,男,1983年生于上海,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比较与翻译史。201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课题3项并参与教育部等课题2项,先后在《宗教学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翻译季刊》(香港)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若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