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在学派兴起时代的印度,它包括了所有思想的总体、价值、目的,以及人最后的归宿、宇宙的实在等种种含义。它是一切生因,亦是一切灭因,回到那里,那就是真正永恒的所在。
佛教之涅槃思想虽继承古印度传统而来,但在内容上与古代的吠陀和奥义书等之涅槃观念,大异其趣。佛陀的涅槃思想,乃在于现实人生、众生痛苦的根源处找寻一安身立命的所在,摒斥异端邪说,以人本身为发掘理境的中心问题,把人从平凡转到**,由**再到完成。亦即由凡夫到四果,由四果到佛地。另外,佛陀的涅槃亦含有宇宙论的意义,指诸法共同的法性。佛陀由观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悟求到个个自性的本空寂灭,此寂灭便是不生不灭的涅槃之体,而破贪欲、除无明,不外是求心之解脱以契入这寂灭之体。故众生与一切万法始共一寂静本体之相,因此又称为宇宙之相。所以佛陀的涅槃观,已经含有宇宙的本义。
简序001 \n第一章涅槃思想的起源 \n第一节绪言 \n一、印度思想的倾向 \n二、佛教接受后的革新 \n第二节涅槃的意义及其起源 \n第三节涅槃的同义异语 \n第四节印度传统各学派的涅槃观 \n第二章涅槃思想的展开 \n第一节根本佛教的涅槃观——解脱与涅槃 \n第二节原始佛教的涅槃 \n第三节部派佛教的涅槃观 \n第四节如何被曲解为虚无性的涅槃思想 \n第五节大乘涅槃思想之展开——中观与唯识的涅槃思想 \n第三章大乘经典的涅槃思想 \n第一节初期大乘经典的涅槃思想——般若经的涅槃观念 \n第四章涅槃思想的完成——《大般涅槃经》的涅槃思想之总汇 \n第一节概述 \n第二节涅槃经的目的及其思想特色 \n第三节涅槃经所完成的涅槃观念及其定义 \n第四节涅槃用语之差异与否定 \n第五节本有今无偈论——兼及佛性?涅槃之常住意义 \n
1933年生,湖南丰阳人,一度出家。早年研学于南岳佛学院及香港光夏书院。1963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京都大谷大学大学院,修毕博士课程。1969年回国,执教于中国文化学院并荣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后出任该校佛学研究所所长并主持华冈佛学学报之编辑及出版事宜。该学报为台湾大专院校中*早出现之佛学研究专刊。1973年再赴日本研究,并在东京创办天声杂志。回台后,仍执教于中国文化学院。1978年在台北创办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全集共100册。该丛刊民国佛教研究之菁华,为民国佛教论文之总辑,氏青年即负文名,时以青松、澹思之名发表文章于各佛教刊物。早年尝从事文艺创作,后转而专攻佛教思想,并瞩目文化问题。著述除发表于各刊物外,另有《佛教思想文集》、《涅槃思想研究》、《魏晋新学与佛教思想》等。1981年病逝于日本,世寿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