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研究史》主要从文字媒体记录的角度,探究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研究的历史。作者从我国现代化发端的大背景,从传播者的视野寻觅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踪迹,发现其内在的关联与发展的大致取向,并探寻出版物对比较教育学科研究的贡献。全书共分九章。导言,概括性地介绍研究的背景、视角和方法,并从历史的长河中提炼出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研究史纲;第一章至第七章,遵从媒体的记录,将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研究的曲折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酝酿期(1860-1911年)、初始与初步发展期(1912-1949年)、曲折发展期和停滞期(1949年至“**”结束)、重建期(“**”结束至1992年)、多维探索期(1993-2010年),并介绍各阶段的背景和多种媒体发表的成果;第八章,关注比较教育学科的危机,指出“和而不同”是中国比较教育未来探索的方法论基础。《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研究史》全面论述了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研究150年的历史,将实证性、资料性和研究性融为一体。《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研究史》可供高师院校教育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作为教育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导言 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研究史纲
第一章 中国比较教育发端及其学科研究酝酿期(1860-1911年)
第一节 中国比较教育发端的背景
第二节 发端期中国比较教育的代表人物
第三节 发端期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 比较教育学科研究的初始与初步发展期(1912-1949年)
第一节 背景与概况
第二节 著作提要
第三章 比较教育学科研究的曲折发展期和停滞期(1949年至“文革”结束)
第一节 比较教育学科的曲折发展期(1949-1965年)
第二节 比较教育学科研究的停滞期(1966年至“文革”结束)
第四章 比较教育学科研究的重建期(“文革”结束至1992年)
第一节 背景与概况
第二节 译著提要
第三节 论文提要
第四节 著作提要
第五节 教材提要
第五章 比较教育学科研究的多维探索期(1993-2010年)(上)
第一节 背景与概况
第二节 译著提要
第三节 期刊论文提要
第六章 比较教育学科研究的多维探索期(1993-2010年)(中)
第一节 1995-2000年论文提要
第二节 2001-2005年论文提要
第三节 2006-2010年论文提要
第七章 比较教育学科研究的多维探索期(1993-2010年)(下)
第一节 著作提要
第二节 教材提要
第八章 展望:中国比较教育学科之危机与发展
第一节 关于比较教育学科的危机
第二节 “和而不同”:中国比较教育学科方法论的探索
后记
王长纯,辽宁盖州人,1942年生。1965年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毕业。曾长期做中学教师工作,“**”结束后开始从事比较教育研究。曾先后任长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外国教育研究》杂志副主编,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兼教育系主任、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现为《中国教育学刊》执行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顾问,东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名誉理事。代表作有《世界教育大系·初等教育》、《世界教育大系·印度教育》、《学科教育学导论》、《和而不同一比较教育跨文化对话》、《教师发展学校研究》、《傅任敢教育文集》等。
王建平,辽宁沈阳人,1962年生。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幼教师资培训中心主任。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先后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曾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常务理事、日本广岛大学北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等职。长期从事比较教育、学校健康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独立撰著或合作编著有《学校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健康教育:世纪的呼唤》、《健康课堂管理》(译著)、《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解读》、《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解读》、《美国学校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西方健康教育思想史》、《学校健康教育概论》、《教师教育新概念》(译著)和《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优等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