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说出了他那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所去的哪个更好,谁也不知道,除非是神。”……苏格拉底的根据和理由的一个巨大力量就体现在,哪怕在*后作出决定之后,他还是在谦卑地告诉自己和雅典人,生与死究竟哪个更好,知道的仍然只有神。苏格拉底不会作出任何结论,他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向他的神献出了*虔诚的哲学祭品,也留给了雅典人一个永远思考不尽的哲学问题。
引言(吴飞)
一苏格拉底的审判
二柏拉图的《申辩》
三《申辩》中的几个主题
四《申辩》从古典到中世纪
五《申辩》在现代欧洲的复兴
六现代《申辩》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七《申辩》与现代哲学
八西方当代《申辩》研究的版本情况
九中国学界对《申辩》的翻译与研究
十本书的翻译与义疏
缩写对照表
苏格拉底的申辩(柏拉图 著 吴飞 译)
一真理与修辞
二案情的真相
三哲学生活的根据:针对第一拨控告者的辩护
四在哲学与政治之间:针对第二拨控告者的辩护
五为哲学而死的理由
六惩罚与荣耀
七临别告白
生的根据与死的理由(吴飞)
——《苏格拉底的申辩》义疏
一真理与修辞(17a1-18a6)
二案情的真相(18a7-19a7)
三哲学生活的根据:针对第一拨控告者的辩护
(19a8-24b2)
四在哲学与政治之间:针对第二拨控告者的辩护
(24b3-28a1)
五为哲学而死的理由(28a2-31c3)
六惩罚与荣耀(35e1-38b9)
七临别告白(38c1-42a5)
主要参考文献
修订版后记
吴飞:著名青年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研究领域包括基督教思想、宗教人类学、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等。有《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奥古斯丁对西方古典文明的终结》、《自杀与正义:一个中国视角》、《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自杀作为中国问题》、《麦芒上的圣言:一个乡村天主教群体的信仰和生活》等著作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