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首先分析了“职业农民是什么的问题”,确定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为什么要培育职业农民的问题”,说明职业农民培育对保障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及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功能;最后分析了“如何培育职业农民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设计思路及对策建议。
序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农业后备人才严重缺乏
1.1.2 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的创新与变革
1.1.3 我国职业农民培育已有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职业农民的概念及培育的理论依据
2.1 职业农民的内涵与特征
2.1.1 生活在农村的专业化农民
2.1.2 通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获取高收入
2.1.3 具有高素质
2.1.4 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2.2 职业农民的主要类型
2.2.1 潜在职业农民
2.2.2 现有职业农民
2.3 职业农民与农民职业化的联系与区别
2.4 职业农民与其他农民类型的联系与区别
2.4.1 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
2.4.2 职业农民与兼业农民
2.4.3 职业农民与新型农民
2.5 职业农民产生与培育的相关理论
2.5.1 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
2.5.2 劳动分工与协作理论
2.5.3 人力资本理论
2.5.4 规模经济、规模效益与适度规模经营理论
2.5.5 产业链理论
第三章 职业农民培育对“三农”发展的重要意义及现实必要性分析
3.1 职业农民培育是发达国家保障农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共同举措
3.2 职业农民培育促进“三农”发展的理论分析
3.2.1 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机理
3.2.2 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机理
3.2.3 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机理
3.3 职业农民培育能够更好地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3.3.1 职业农民培育能够更好地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3.3.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功能
3.3.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社会经济效果——基于湖南省浏阳市三家典型蔬菜类合作社的研究
3.4 基于粮食主产区务农劳动力的素质及其种粮意愿的职业农民培育现实必要性的实证分析
3.4.1 数据来源
3.4.2 样本描述性分析
3.4.3 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结果
3.4.4 简要结论
第四章 职业农民培育促进“三农”发展的实证分析
4.1 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
4.1.1 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和人力资本状况
4.1.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4.1.3 数据检验
4.1.4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4.2 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4.2.1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状况
4.2.2 模型构建、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4.2.3 数据检验
4.2.4 实证结果分析
4.3 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实证分析
4.3.1 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村减贫的相关性分析
4.3.2 职业农民培育对农村生育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职业农民家庭适度经营规模的测算——以湖南省种粮农户为例
5.1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概念
5.2 土地适度经营规模评价标准
5.2.1 经济效益目标
5.2.2 社会效益目标
5.2.3 生态效益目标
5.3 土地适度经营规模计算方法的选择
5.3.1 生产函数法
5.3.2 综合评价法和分组评价法
5.3.3 直观评价法
5.4 职业农民家庭适度经营规模的测算
5.4.1 数据来源及样本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情况
5.4.2 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测算思路
5.5 简要结论
第六章 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条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6.1 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条件
6.1.1 职业农民培育的个体素质条件
6.1.2 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体系条件
6.1.3 职业农民培育的环境体系条件
6.2 职业农民培育状况及已开展的工作
6.2.1 农户素质的变化
6.2.2 教育体系的创新
6.2.3 培育环境的变迁
6.3 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6.3.1 培育对象问题
6.3.2 教育体系问题
6.3.3 培育环境问题
第七章 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育对我国的启示
7.1 日本职业农民培育
7.1.1 日本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
7.1.2 日本职业农民培育采取的措施
7.1.3 日本职业农民培育产生的效果
7.1.4 日本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
7.2 美国职业农民培育
7.2.1 美国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
7.2.2 美国职业农民培育采取的措施
7.2.3 美国职业农民培育产生的效果
7.2.4 美国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
7.3 德国职业农民培育
7.3.1 德国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
7.3.2 德国职业农民培育采取的措施
7.3.3 德国职业农民培育产生的效果
7.3.4 德国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
7.4 三个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育对我国的启示
7.4.1 三个发达国家农业教育方面的启示
7.4.2 三个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育的其他政策启示
第八章 我国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设计
8.1 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分析框架
8.2 培育客体:职业农民重点培育对象的特征及培育动机
8.2.1 职业农民重点培育对象的基本特征
8.2.2 职业农民重点培育对象的来源
8.2.3 职业农民重点培育对象的培育动机
8.2.4 职业农民重点培育对象的培育方式选择
8.3 培育主体:职业农民培育所需的教育体系设计
8.3.1 职业农民的培育目标
8.3.2 职业农民培育机构的主要类型
8.3.3 职业农民培育的教学体系
8.3.4 职业农民培育的管理体系
8.4 环境条件:职业农民培育所需的政策体系设计
8.4.1 职业农民培育所需的户籍制度和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
8.4.2 职业农民培育所需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
8.4.3 职业农民培育所需的财政金融体系
8.4.4 职业农民培育所需的土地流转制度
8.4.5 职业农民培育所需的农技推广体系
第九章 职业农民培育的环境条件创设及对策探讨
9.1 增强培育对象自身实力
9.1.1 转变农民自身观念
9.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突出自身优势,加强彼此间的分工协作
9.2 提高农业类院校培育质量
9.2.1 保证教学队伍素质
9.2.2 改良农村教育基础设施
9.2.3 加强培育监督考核
9.3 优化职业农民培育的外部环境
9.3.1 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功能发挥需要的环境
9.3.2 优化职业农民培育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