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研究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学科边缘性交叉性特征。它自然是立基于历史学的,但又与传播学、舆论学、社会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紧密联系。这决定了它在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为基本方法的同时,借鉴其他多种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但任何一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应性,而不是万能的,生搬硬套,或是削足适履,非但无益,而且可能有害,这一点,笔者自会保持足够的警惕,注意融会贯通,合理借鉴。特别要注意所借鉴的历史学之外的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一般都是以相对而言的现实社会内容为生发基点和运用归宿的,而本项研究的主要对象则是时过境造起码近百年以前的事体。这样,像有关科学所颇为注重的现场直接调查一方法,就很馺难移用于对晚清社会传闻的研究。明了差异性,利用相通性,注重灵活性,自然是在向有关学科理论和方法借鉴中所应把握的原则。
绪论
第一章晚清社会传闻的宏观性成因及态势
一、动荡与危机:社会传闻生发的沃土
二、信息缺陷:促使舆论畸变的病榻
三、心理诉求:介入传闻的内在驱动
四、盛行而又复杂的总体态势
第二章典型题材示例与分析(上)
一、反洋教传闻
二、神异传闻
第三章典型题材示例与分析(下)
三、战事传闻
四、“变政”传闻
第四章传播机制及情境角色
一、从二要素到三要素“公式”的启示
二、“常态”与“非常态”传播情状绪论
第一章晚清社会传闻的宏观性成因及态势
一、动荡与危机:社会传闻生发的沃土
二、信息缺陷:促使舆论畸变的病榻
三、心理诉求:介入传闻的内在驱动
四、盛行而又复杂的总体态势
第二章典型题材示例与分析(上)
一、反洋教传闻
二、神异传闻
第三章典型题材示例与分析(下)
三、战事传闻
四、“变政”传闻
第四章传播机制及情境角色
一、从二要素到三要素“公式”的启示
二、“常态”与“非常态”传播情状
三、传播模式与角色分野
四、传播过程中信息内容的变异和限变
第五章社会功能和影响作用
一、作为特殊信息资源和舆论形态的功用
二、盲从状态下的自扰致乱
三、对息谣止讹理性言论的激发
第六章有关史不文化意蕴的思考
一、传闻素材的史料审察
二、史学理念层面的启示
主要征引书目
董丛林,男,1952年生,河北盐山人。历史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晚清政治史、文化史为主要研究方向,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