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口腔颌面颈部创伤的贡献当属孙思邈所著《千金方》(公元652年)对颞下颌关节复位的叙述与现代的复位手法基本一致。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我国立即派出了以整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骨科医师组成的医疗队至东北前线参与战伤救治工作,先后有以整形外科专家张涤生和宋儒耀分别为首的上海医疗队和西南医疗队,及时参加救治,同时沈阳中国医科犬学也在苏联专家参与下设立有口腔颌面、头颈创伤病区。这一经历,不但提高了战伤救治的水平,还促进了我国整形外科及口腔领面外科学科建设的飞跃前进。
20世纪60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同道为主的野战医疗队救死扶伤,从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和丰富了我国在颌面部创伤的诊治水平。对颌面部火器伤的科研也更加深入。除上述张涤生、宋儒耀等老专家外,对我国做出贡献的还有王翰章、吕培锟、侯兢存、丁鸿才、周树夏、刘宝林等口腔颌面外科专家。
口腔颌面颈部生理功能众多,而且十分重要。诸如呼吸、语言、咀嚼、吞咽、嗅觉、视觉、听觉、味觉等都要通过口腔颌面颈部各器官来实现。更重要的是人的面容面貌和上述各种功能的实现与人的社会活动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为此,口腔颌面颈部创伤的救治目标是,不但要抢救生命,还要保证上述生理功能和社交功能的恢复。简而言之,“既要生存,还要有生存质量”。
口腔颌面颈部上连颅底,下续颈部,故伴发颅脑和颈椎创伤亦非罕见。当然,口腔颌面颈部创伤与全身其他部位同时发生多处伤也很常见。复合伤虽然少见,但在处理上却更为复杂和棘手。
口腔颌面颈部伤可分为战时伤与平时伤两大类。
战时伤一般具有时间性与地域性。战时伤的特点是以火器伤、爆破伤为主,还可有烧伤、化学伤、核辐射伤,甚至毒气伤。近距离搏斗时,还可发生刺伤、撕裂伤以及钝器伤等。
平时伤可分为交通伤、工伤、摔伤、运动伤、动物伤等等,其中又以交通伤为*常见。与战时伤不同的是:平时伤发生的持续时间长,没有规律性,地域性广泛,且随现代化、机械化、高速化发达程度而逐渐有明显上升趋势。
流行病学(金会庆,2001)显示:我国20世纪万车死亡率从1951年的137.64/10万下降至1999年的15.50/10万,下降了88.7%;说明随着交通管理的进步,车祸发生率明显下降。若以10万人口死亡率计,则从1951年的0.15/10万到1999年的6.25/10万,呈直线上升趋势,上升约42倍;说明高速交通愈发达,伤情愈严重,救治存活率愈低。这为今后交通伤的防治提供了很好的数据。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口腔颌面颈部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第一节 颌面部软组织的应用解剖
一、面部皮肤
二、头面部肌
三、颌面部血管
四、唾液腺
五、神经
第二节 颌面部骨组织的应用解剖
一、上颌骨
二、下颌骨
三、颧骨
四、腭骨
第三节 颞下颌关节应用解剖和运动生理
一、颞下颌关节功能解剖的特点
二、颞下颌关节的组成
三、颞下颌关节功能运动
第四节 口腔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第五节 鼻与鼻窦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一、外鼻
二、鼻腔
三、鼻窦
第六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一、颞骨
二、外耳
三、中耳
四、内耳
五、听觉生理
六、前庭生理
第七节 咽、喉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一、咽的应用解剖
二、喉的应用解剖
三、咽、喉的生理
第八节 颈部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一、颈部肌群和颈部三角
二、颈部血管、神经和淋巴导管
三、颈部相关的解剖结构
第三章 口腔颌面颈部创伤的伤情判断与处理
第一节 口腔颌面颈部创伤的伤情判断及急救原则
一、院前急救与伤员运送
二、伤情判断与院内急救
第二节 上呼吸道梗阻及其处理
一、上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二、上呼吸道梗阻的紧急处理
第三节 颌面颈部大出血及其处理
一、几种常用的止血方法
二、鼻出血填塞法
三、颈外动脉结扎术
四、出血性休克的处理原则
第四节 合并颅脑创伤及其处理
一、合并颅脑创伤的伤情判断
二、几种常见的颅脑合并伤及其处理原则
第五节 合并颈椎创伤及其处理
第六节 合并胸腹、四肢创伤及其处理
第四章 口腔颌面颈部软组织伤的分类与处理
第一节 口腔颌面颈部软组织伤的临床分类
一、擦伤
二、挫伤
三、裂伤
四、撕脱伤
五、动物咬伤
第二节 口腔颌面颈部软组织清创术
一、冲洗伤口
二、清理伤口
三、关闭伤口
第三节 特殊部位软组织伤的处理
一,唇部
二、外耳
三、外鼻
……
第五章 颌面骨骨折复位与坚强内固定
第六章 牙创伤及牙槽突骨折
第七章 下颌骨骨折
第八章 颞下颌关节创伤
第九章 上颌骨骨折
第十章 颧骨颧弓骨折
第十一章 鼻眶筛区骨折
第十二章 颌面部特殊类型骨折
第十三章 眼部创伤
第十四章 鼻部创伤
第十五章 喉部创伤
第十六章 耳部创伤
第十七章 气管、食管、颈部和颅底创伤
第十八章 口腔颌面颈部脉管创伤
第十九章 面颈部神经创伤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