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绿洲防风固沙体系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固阻结合流沙治理
收藏
评价
绿洲防风固沙体系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固阻结合流沙治理
商品编号:2520822
ISBN:978703051382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贾志清,宁虎森,王让会,罗青红
出版日期:2017-02-01
开本:24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S727.23
页数:190
册数:1
大约重量:326(g)
购买数量:
-
+
库存:4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57.2 (6.5折)
原价:¥8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绿洲防风固沙体系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固阻结合流沙治理》详细介绍了极端干旱区植物材料选育、植被优化配置、水资源合理利用、防护体系结构模式等内容,重点阐述了抗旱和耐盐碱固沙植物材料选育、水资源高效率利用与植被优化配置、活化沙地植被重建、固阻结合流沙固定、绿洲多层次整体防护体系配置中的关键技术点。《绿洲防风固沙体系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固阻结合流沙治理》提供了干旱区绿洲边缘生态保护和合理开发的模式,为遏制区域生态环境退化、构建生态屏障、确保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绿洲防风固沙体系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固阻结合流沙治理》对促进干旱沙区农牧民致富和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国内外研究现状1一、荒漠化土地治理及活化沙丘固定研究1二、盐碱地造林及微咸水高效利用研究3三、抗逆性植物材料筛选及运用技术研究4四、绿洲防护林景观格局及防护效应研究5五、防护林构建理论与模式研究7六、防护林体系生态安全评价及信息管理研究8第二节背景和意义10一、研究背景10二、科学意义11第三节研究区概况12一、地理位置12二、地质地貌13三、气象特征13四、水文特征16五、植被、土壤特征18六、区域环境形成和变化背景19参考文献20第二章优良沙生植物材料筛选22引言22第一节主要固沙树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22一、水分生理特征22二、光合生理特性24三、稳定碳同位素31四、叶绿素含量33五、抗旱能力综合评价33第二节主要固沙植物对盐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34一、盆栽控制条件下不同幼树对盐胁迫的响应35二、水培控制条件下几种柽柳插穗的耐盐性比较46三、滴灌控制条件下几种杨树幼苗的耐盐性比较47四、天然混合群落中两种植物耐盐性比较56小结59参考文献61第三章植被优化配置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62引言62第一节微咸水灌溉土壤水盐运移规律62一、微咸水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63二、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67第二节主要造林树种对微咸水灌溉的光合生理响应69一、净光合速率(Pn)-有效光辐射(PAR)响应特征69二、蒸腾速率(Tr)-有效光辐射(PAR)响应特征72三、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对有效光辐射(PAR)的响应特征74四、水分利用效率(WUE)-有效光辐射(PAR)响应特征75第三节主要造林树种的微咸水灌溉制度76一、不同咸水灌溉量下试验植物主要形态指标月变化规律76二、不同咸水灌溉量下试验植物主要形态指标年变化规律79第四节主要造林树种的节水灌溉制度82一、土壤水分条件对主要造林树种光合作用的影响82二、主要造林树种适宜土壤水分条件85小结86参考文献87第四章流沙固定综合治理技术88引言88第一节生物治沙技术88一、牧草对盐渍土的适应性和改良效果88二、灌木在沙丘治理中的生长适应性特征91三、典型治沙树种的综合种植技术92第二节生物新材料运用技术100一、保水剂对主要生态树种造林效果的影响100二、保水剂对不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102第三节工程治沙技术105一、不同类型固沙方格的固沙效果比较研究105二、点阵式带状芦苇沙障研制105三、工程措施对土壤特性的影响105第四节绿洲边缘天然植被恢复技术108一、绿洲边缘及荒漠过渡带植被群落结构、分布特征108二、绿洲边缘及荒漠过渡带天然植被分布与地下水的关系110三、荒漠过渡带潜在植被发育特征111四、绿洲边缘表土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关系分析112小结113参考文献114第五章绿洲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动态115引言115第一节和田绿洲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变化趋势115一、和田绿洲1990~2009年景观格局变化特征115二、和田绿洲1998~2009年景观格局变化特征116第二节墨玉绿洲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变化趋势117一、墨玉绿洲遥感影像分类117二、墨玉绿洲景观指数特征117第三节人工防护林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趋势118一、1990~2000年景观格局变化特征119二、2010~2011年景观格局变化特征122小结124参考文献125第六章绿洲多层次整体防护林结构与功能研究126引言126第一节多层次防护林空间结构研究126一、防护林不同树种的立体配置模式126二、不同配置模式防护林林分结构特征分析128三、不同配置模式树种存活情况分析129四、不同配置树种生长特性分析130五、不同配置模式防护林土壤特性差异比较132六、主要结论138第二节多层次防护林水土要素时空变化特征138一、水分要素时空变化特征139二、土壤理化性质时空变化特征139三、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141四、土壤盐分时空分布特征142五、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特征143六、土壤碳储量时空分布特征143七、主要结论144第三节多层次防护林的生态效应评价145一、防风固沙效应145二、水热效应146三、土壤效应147四、生物多样性效应149五、碳储效应149六、社会经济效益150七、能值分析150八、生态功能服务价值152九、主要结论156参考文献157第七章绿洲防护林体系生态安全评价与信息管理158引言158第一节防护林体系生态安全评价原则和方法158一、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58二、防护林体系生态安全评价方法162三、防护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的特征与分析164四、统计结果处理与评价标准制定171五、评价结果分析172第二节防护林生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174一、生态安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174二、系统开发语言工具与数据库175三、程序界面设计176四、系统界面模块与功能实现176小结180参考文献180附录182
暂无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