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神学家、哲学家和医生,施韦泽以罕见的见证力量发挥并身体力行的基本思想,其目标就是与生命休戚与共。他实践了自己的原则并以此教诲人,尽可能尊重和不伤害生命;他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信念,并使人们注意到这一信念。施韦泽在手稿中系统地阐述和论证了这一原则。斯特拉斯堡的布道和其文化哲学著作《文化和伦理》(1923)构成它的开端,本书选入了这两本书中的一些阐发。本书还首次集中地收入了他在后来几十年中的相关论述。例如,施韦泽1954年在奥斯陆接受诺贝尔和平奖时的讲话、1963年的和平论文,涉及了当今世界保存生命的决定性问题。作为一个伦理命题,“敬畏生命”原则对个人和社会的行为始终具有重要意义。
施韦泽的“敬畏生命”的理论不仅坚持对人类生命的责任,而且也包括对自然生命的广泛责任。施韦泽的道德原则和当代的精神发展及其趋势、希望、重负不可分离,它是当代以及未来的伦理力量。这种力量不会在论战中失落,相反,它能在个人范围内和社会领域中形成坚定的律令。施韦泽所发现和表述的见解,将日益与人的生活领域和日常意愿发生关系。施韦泽不是匆忙地,而是在长期自我批判的进展中,冷静地检验了自己的观点。由于他在行动中实践了自己的思想,从而施韦泽的见解像任何其他清醒的、严肃的思想世界一样,有权要求对其问题、步骤、陈述以及在现实中建设性的基本力量作出客观评价。同时,客观、批判地对待施韦泽的思想,也是编者及本书的目的。
译者序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学述评 / 1
编者导言 / 1
1. 敬畏生命理论的产生及对我们文化的意义 / 1
2. 敬畏生命 / 16
3. 要求和道路 / 21
4. 文化危机及精神原因 / 36
5. 青少年时代的回忆 / 44
6. 作为耶稣基督精神生命的伦理 / 54
7. 哲学和动物保护运动 / 61
8. 人类思想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 66
9. 当今世界的和平问题 / 79
10. 人道 / 90
11. 当今和平之路 / 94
12. 回顾与展望 / 102
阿尔贝特·施韦泽年表 / 117
附录:道德·文化·生命·中国——施韦泽敬畏生命思想的时代意义/ 125
译者后记 / 152
阿尔贝特·施韦泽,1875年出生于法国上阿尔萨斯,青年时代多才多艺,不仅是神学博士和哲学博士,而且还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的研究家。38岁时获医学博士,取得医生执照,1913年携妻子一起前往非洲的兰巴雷内(现在属于加蓬),在那里创建了自己的诊所,义务为当地居民治病,六十年如一日,历尽艰辛,直到1965年逝世。195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