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河寻真(2015)/问津文库》为2015年度问津学术年会论文集,收入与会专家学者近80篇学术论文、报刊文章。内容涉及天津历史文化、社会风俗、政治经济、天津学术史等各方面,是天津文史学界有关天津文史研究文章的结集。《九河寻真(2015)/问津文库》既适于专家学者了解天津历史研究情况,也适合一般读者了解天津社会风俗。
序言:文史荟萃与文化担当(章用秀)
社会与文化
海河的整治与近代天津城市环境的重塑(任云兰)
五大道与都市意象的重构(闫立飞)
屋顶花园娱乐空间与都市现代性(孙爱霞)
近代学人华世奎诗文中的都市现代性呈现(罗海燕)
“七七事变”前后《大公报》的对日观察与对日态度(李学智)
天津沦陷时期教育界的抗日活动(张绍祖)
天津沦陷后,战斗在租界里的《高仲明纪事报》(倪斯霆)
沦陷时期天津社会底层行业变迁——以粪溺业为中心(任吉东)
电影院与沦陷时期的京津社会(成淑君)
浅析沦陷时期的天津律师执业活动(王静)
沦陷时期的天津日侨(万鲁建)
评剧是怎么登上大雅之堂的(陈克)
清遗民词社——须社(杨传庆)
万壑千岩变态生——浅谈天津地方文化研究中的几组对立概念(王振良)
风俗与史迹
略论天津人过大年(高惠军)
古文化街的年味儿是一种乡愁(管淑珍)
天后信仰与地方社会秩序的建构(侯杰李净昉)
月色依旧,月饼犹香——老天津卫的中秋食俗(许哲娜)
清末法政学堂的兴起(刘国有)
清代天津水西庄考论(叶修成)
皇船坞的一些细节(吉朋辉)
让我沉迷的西于庄(张建)
莲坡曾作宝坻游(宋健)
拉贝的天津印迹(张翔彭辉)
天津洋家具堪比民国海派家具(姜维群)
溥仪与天津西餐(金彭育)
清末重臣李鸿章与天津李公祠(井振武)
泥沽村:周人麒与碧霞宫的故事(吴裕成)
天津习武人孕育了两支“铁道飞行队”(李瑞林)
1896年小站练兵弹劾案始末(张博)
周盛传与天津海防(刘景周)
关于《冀中一日》的编辑和出版(刘运峰)
人物与事件
天津日报两位著名世界语者(罗文华)
《天津志略》著者宋蕴璞(高成鸢)
孙中山的藏书及其特色(葛培林)
评剧皇后白玉霜(甄光俊)
陈诵洛与赵元礼(齐珏)
李叔同与《汉甘林瓦砚题辞》(曲振明)
严修与《严修日记》(陈鑫)
寇梦碧主编《学诗词》(宋文彬)
点点滴滴润物华——杂忆黄耘石先生(张今声)
胡宗桥“梦选楼”藏书(李炳德)
《五大道》系列人物之中国宪法第一人——汪荣宝(周醉天)
谁获中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王杰)
张伯苓的三次“失策”(周利成)
天津抗战在党的沦陷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贡献(王凯捷)
张恨水写天津抗战(杨仲达)
刘云若小说研究(侯福志)
赴陕弘法与重返津门——弘一大师1931年惜失北上机缘考(王勇则)
天津东兴楼时代的川岛芳子(徐凤文)
川岛芳子与她的东兴楼(张诚)
严复在津生活逸事(严孝潜)
缅怀刘髯公先生(尹忠田)
综述与随谈
2014年天津史研究综述(张利民)
从历史的崇敬走向现代精神的美丽——妈祖与妈祖文化的当代解读(张春生)
抗战歌剧《木兰从军》(孙玉蓉)
溥仪买仿官窑瓷器(郭凤岐)
华洋书信馆始末(仇润喜)
《津门保甲图说》上的妈祖庙(章用秀)
天津日租界街名沧桑(谭汝为)
曹雪芹著书黄叶村(韩吉辰)
乾隆题诗“扬芬港”(阎伯群)
我做劳工的悲惨岁月(李殿华口述梁广中整理)
“第一届民运会”考略(杨祥全)
天穆村回族史略稿读后(杨志垣)
塌河淀为天津提供的文化空间(尹树鹏)
杨柳青才女白俊英与《画扇面》(由国庆)
天津印制的华东区票及加盖的华北区票(张辉)
《汉文泰晤士报》上的寻书启事(张元卿)
昭和歌后的天津往事(周梦媛)
韩慕侠“武师玉”如何得来(朱国成)
笔古墨润夺天工——《唐静岩司马真迹》再版有感(车志强)
20世纪20年代杨柳青年画市场(方博)
从票证看天津地铁发展(罗丹)
附录
精彩纷呈的天津史研究——第三届问津学术年会综述(余心者言)
问津书院学术年会说说天津“文化味儿”(李海燕任悦)
碰撞与阐释——第三届问津学术年会第一组讨论小结(尹树鹏)
探讨与交流——第三届问津学术年会第二组讨论小结(王勇则)
创新与共鸣——第三届问津学术年会第三组讨论小结(万鲁建)
第三届问津学术年会征稿启事(杜鱼)
第三届问津学术年会邀请函
第三届问津学术年会提交论文目录
第三届问津学术年会日程
后记:问津——不断前行的探索(万鲁建)
万鲁建,山东省曹县人,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主要致力于租界史、天津地方史、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