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美关系是地缘政治与权力转移理论在现实国际关系中体现的典型案例。伴随战后权力关系的变化,日美关系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美国为了维护自己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优势,需要日本提供基地,日本则希望美国履行防卫上的义务;同时,两国也有不和谐之处,美国一直担心日本摆脱自己的控制,日本则担心美国抛弃自己。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美国对日本的改造、日美两国之间的猜疑和两国之间的合作。关于美国改造日本,集中分析了东京审判、和平宪法、象征天皇制和《旧金山和约》;关于日美两国的猜疑,通过安保条约、冲绳基地、钓鱼岛防务、防空识别区、经济摩擦和日本右翼等事例与焦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关于日美两国之间的合作,主要选取了价值观外交、对华包围圈、防卫体制和集体自卫权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本书,读者能了解日美同盟的真相,了解它的复杂性、它与中国的关系,特别是了解同盟是有条件的,是存在利益之争的,同盟不是铁板一块,从而辩证地看待这个同盟。
序论
第一部分 改造
第一章 肃清军国主义
第一节 东京审判的概况
第二节 美国掌握审判的主导权
第三节 判决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日本人的反省
第五节 战犯的态度
第六节 战后民族主义的根源
第七节 安倍晋三与东京审判
第二章 制定和平宪法
第一节 宪法第九条的形成
第二节 宪法第九条的解释
第三节 围绕宪法的日美关系
第三章 保留皇室体制
第一节 天皇制的历史
第二节 天皇的战争责任
第三节 天皇与战争的“终结”
第四节 美国保留天皇制的原因
第五节 麦克阿瑟对天皇制的改造
第六节 对天皇与天皇制的评价
第四章 决定片面媾和
第一节 美国主导片面媾和会议
第二节 美国排除中国参加媾和会议
第三节 美国阻止日本与中国接触
第二部分 猜疑
第五章 日美安保体制的真相
第一节 日美之间的相互依赖
第二节 日美之间的相互猜疑
第三节 美国对日本的控制
第六章 日美基地摩擦的真相
第一节 日美地位协定
第二节 冲绳的“返还”
第三节 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
第七章 美国的钓鱼岛政策
第一节 美国单独占领冲绳牵制中日两国
第二节 美国利用《旧金山和约》分断中日两国
第三节 “冲绳返还”协定引发中日钓鱼岛争端
第八章 东海防空识别区与日美的反应
第一节 防空识别区的概念
第二节 日本对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反应
第三节 日本对美国的期待与失望
第九章 经济摩擦的延续
第一节 纺织品贸易摩擦
第二节 日美经济摩擦的结构性特点
第三节 TPP与日美关系
第十章 “右翼”对美的态度
第一节 “右翼”的起源
第二节 “战后右翼”的演变
第三节 “右翼”与“右倾保守”
第三部分 合作
第十一章 价值观外交与日美关系
第一节 地缘政治与价值观外交
第二节 安倍价值观外交的特点
第三节 安倍价值观外交的背景
第四节 安倍价值观外交的评估
第十二章 构筑对华包围网
第一节 策划“亚洲版小北约”
第二节 拉拢澳大利亚和印度
第三节 日美韩合作的现状
第十三章 防卫体制的变化
第一节 建立和扩大军事组织
第二节 加强防卫决策机制
第三节 防卫资源配置的变化
第十四章 解禁集体自卫权
第一节 自卫权的“获得”
第二节 集体自卫权问题
第三节 安倍与集体自卫权
结束语
附录一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中文译文)
附录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日文原文)
附件三日美关系大事年表
参考书目
后记特朗普上台与日美同盟的悖论
廉德瑰,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1年生于哈尔滨市。1985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1990—2006年在日本学习、工作,1995年获早稻田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日本史专业)。1998年起任日本国士馆大学讲师。2006年回国就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2016年起担任现职。
出版《美国与中日关系的演变》(2006)、《“大国”日本与中日关系》(2010)、《日本的海洋国家意识》(2012)、《日本为什么与众不同》(2016)、《日本海洋战略研究》(2016)等专著,在中文学术期刊《日本学刊》、《现代国际关系》、《台湾研究集刊》、《东北亚论坛》和日文学术期刊《军事史学》、《年报日本现代史》、《亚洲21世纪》等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环球时报》等国内报刊发表评论文章二百余篇。
主持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本福田康夫内阁的对外关系调整及中日关系发展前景研究”,参与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中日东海问题共同开发问题的解决”等重大研究项目。担任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评审专家、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日本国际政治学会会员。多次应邀参加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深圳卫视以及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讨论和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