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社会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领导者只能有效的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才能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而人才则是组织中重要的资源,所以领导者首先需要识人才能正确地选拔和使用人才,传统文化中的识人用人思想则会启发领导者在面对大众时能够获得问一知十的鉴别力和方法。因为在传统文化的理念中,领导者首在成事而非做事,其领导力在于自我构架一个控制范围更大、控制要素和资源更多的一套领导艺术,并把社会的问题变成组织创新和发展的机会。当然,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识人用人与领导力培养时,首先须审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反省中国传统文化是否能够为建构一个新世界提供基本的思想资源,是否能够在全球化时代为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智力思维,以及能否发掘出现代领导力的思想而决定的。
\n
\n
目录
\n序
\n第一章绪论
\n第一节应用研究的必要性
\n第二节文章的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
\n第三节中国领导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
\n第四节文章的创新之处
\n一、注重理论与领导实践相统一的综合创新3
\n二、多方向的比较和探索3
\n第二章中、西方领导力思想的发展历史
\n第一节中国传统领思想中领导力的发展历史
\n一、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及概念的来源3
\n二、中国传统领导力思想的起始期:夏、商、周与《周易》3
\n第二节春秋战国与诸子的领导力思想
\n一、儒家的领导力思想
\n二、道家的领导力思想
\n三、法家的领导思想
\n四、墨家的领导力思想
\n五、兵家、名家与阴阳家的领导思想
\n六、鬼谷子的领导思想
\n第三节中国秦汉后期以及佛家的领导思想
\n一、佛教中的领导思想
\n二、宋、元、明、清时期的领导思想
\n第四节西方领导力思想的发展历史
\n一、古典理论中的领导力思想
\n二、人际关系理论以及行为学理论
\n三、西方领导力思想中的领导特质论(Traittheories)
\n四、领导力思想中的领导行为理论(Behavioraltheories)
\n五、领导力思想中的情境理论(Situationtheory)和权变理论
\n六、路径领导理论与交易、变革型领导理论
\n七、领导替代理论与自我领导理论
\n八、生态型领导模式、原则领导和价值领导理论
\n第五节“领导”与“管理”的概念和职能领域的区分
\n一、“领导”与“管理”的不同概念
\n二、“领导”与“管理”的职能领域区分
\n三、“领导”与“管理”的不同职能在组织中的作用
\n第三章传统文化中的人才识别思想和方法
\n第一节人才识别中的传统相学
\n一、传统相学中人才识别的演化史
\n二、传统相学中的《麻衣神相》法
\n三、相学中的人才识别——观容貌举止法
\n四、传统文化中的河图、洛书与八卦五行
\n第二节察言观神的人才识别法
\n一、察言辞的人才识别法
\n二、由神断质的人才识别法
\n第三节人才识别中的“八观、五视、九征”法
\n第四节唐朝赵蕤的识人之术
\n第五节庄子、吕不韦和刘向的识人法
\n第六节清朝曾国藩的识人理念
\n第七节传统思想中人才识别的真伪之论
\n一、《六韬卷》中的“六贼七害”论
\n二、察人不细和以貌识人的误区
\n三、《抱朴子》篇中的识人谬误论
\n第四章中国传统领导力思想中的用人
\n第一节传统领导力思想中的“任贤使能”和宽以用人
\n一、“使贤任能”和“各取所长”的用人思想
\n二、人才的成长地域与“因人材质”的用人思想
\n三、宽以用人的领导力思想
\n四、绩效考评法的用人思想
\n第二节传统用人思想中的授权
\n一、领导者“治大者不治小”的授权思想
\n二、授权的方法和谋略
\n第三节传统用人思想中的沟通理念
\n一、“天地交而万物通”的沟通理念
\n二、冲突中的沟通理念
\n第四节传统用人思想中的激励理念
\n一、领导力思想中的激励理论
\n二、正向激励的“赏”与负向激励的“罚”
\n第五章中国传统领导力思想中的自我培养
\n第一节传统领导力培养中的“内省”之道
\n一、领导力“内省”之道中的博学
\n二、领导力“内省”之道中的道德与诚信的坚守
\n三、领导力“内省”之道中的“少私寡欲”与谦虚自明
\n第二节传统领导力培养中的“外修”之道
\n一、领导力“外修”之道中的心志与敬业
\n二、领导力“外修”之道中的自信与幽默
\n三、领导力“外修”之道中的使命和远景
\n第三节传统领导力培养中的自我超越
\n第六章中国传统领导力中的创新思想
\n第一节传统领导力思想中的创新理念
\n第二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创新方法论
\n一、中、西综合的创新论
\n二、创新中的方法论
\n第三节创新——增强领导力的必由之路
\n第四节中国传统领导力思想中需要扬弃的理念
\n一、组织高于个人思想的扬弃
\n二、愚民化与反智主义的深思
\n结束语
\n参考文献
\n附录: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传承历史
\n1.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础本质
\n2.儒家文化中的一些基础本质
\n3.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历史
\n后记
\n
任多伦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和传统哲学中的管理、领导力研究。读博士之前,曾从事过杂志社主编、社长工作。爱好徒步和探险游,徒步到过珠穆郎玛峰大本营。在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管理学院系统的学习一年,专长于目标管理和创新管理的应用。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