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佛门清净地”,你可知日本和尚“花”到了饮酒食肉还结婚?都说日本人彬彬有礼,你可明白“有礼”背后的真实原因?都说日本人感情内敛,你可发现日本人从来不说“我爱你”?都说日本世界闻名,可年轻一代日本人面对异性为何普遍“索然”?…… 《马话日本》,打破刻板印象的桎梏,告诉你一个更加真实的日本。“马话”所“话”之事,小可小至用语差异,细能细到衣食住行,异则异于文化之间,趣便趣在人情冷暖。文章既有让人忍俊不禁的调侃,也有十分耐人寻味的描述,在不经意间,勾勒出一幅生动温情的日本生活画卷。本书每篇文章皆配有一幅简笔插画,均出自作者女儿之笔。画风谐谑,立意别致,父女之间的默契与碰撞在图文并茂之中显露无疑。 醉过方知酒浓,历过才是人生。三十余载异乡岁月悠悠,作者此番“马话”之经年轶事,皆为妙手偶得,如今集结成书,与君共赏。
序一日本的细节何亮亮
序二日本的日常谢玺璋
1日本人不说“我爱你”
2日本人的“朋友”
3日本的“地震”与“老爸”
4阴盛阳衰
5日本人的“海量”
6醉酒与“千鸟足”
7“马鹿”与“阿呆”
8“眼上眼下”话“君”子
9令人讨嫌的“先生”
10全校皆“君”子
11日本大学老师的“休讲”
12日本人的“勉强”
13我的“甲级战犯”们
14日本的“鬼”“神”“灵”
15日本的“民族大移动”
16风铃的凉意
17噪音与“五月蝇”
18日本人的送礼
19“礼”尚往来
20扔钱与接礼
21日本人的吃相
22茶道“表里”与咖啡“三味”
23日本人的“跪坐”与“腿线”
24日本的“鞋”与“门”
25洗澡与混浴
26日本人的“羞耻心”
27日本的挤车功夫与“性骚扰”
28“立派”的日本人
29上课迟到与“视线困难”
30上课可以用手机
31日本人不喜欢《红楼梦》
32寅次郎的爱情
33“未成年”的日本人
34日本的老鼠不爱大米
35情人节”在日本
36“两肋插刀”与“君子之交”
37“隐私”在日本
38日本人的“有点儿……”
39在日本问路
40忠犬哈奇公的故事
41日本人的“信仰”
42日本的“花和尚”
43“死”在日本
44“筷子”在日本
45剩菜“有福”
46“乌龙茶”是大阴谋?
47日本人的单双数
48“吃草”的日本男孩
49“河童”古今谈
50神圣的榻榻米
51“忍者”今昔
52日本的警察
53猫爪子与手势
54“不相信老师”
55日本的颜色
56日本人的“色”
57手冢治虫与日本机器人
58“能面”日本人
59所谓“剖腹自杀”
60日本人的“谢罪”
61有礼无礼日本人
62日本人的“表里不一”
63一年五十块的交往
64中日既不同文也不同种
65和服的腰带
66日式浴衣与睡衣
67盆儿舞祭典与走婚
68饺子在日本
69在日本吃面
70馒头有馅
71“生理”来了
72日本姓氏趣谈
73寿司点滴
74疲劳与苦劳
75“无断”、请假和放鸽子
76在日本扔垃圾
77秽——净与脏
78野猫的天堂与乌鸦的权利
79在日本怎么“活”
80日本人连“我喜欢你”也不说了
81地久天长
后记
马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曾供职于《中国教育报》、新华社。1986年留学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后进入日本上智大学新闻研究科研究生课程,获硕士号,并博士课程毕业。任教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至今。滞日已三十余年。2005年开始,在《靠前先驱导报》、《新民晚报》、《信报》(香港)、《朝日新闻》等媒体发表文章,并撰写专栏。2006年在《凤凰大讲堂》主讲《的政治谱系》。现为日本庆应义塾大学访问学者,在靠前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厦门大学新闻系兼职教授,讲授《日本媒体的过去与现状》、《中日文化交流史》、《日本的古代传说和妖魔鬼怪》等专题课程。
马维,80后,出生于北京文人世家,祖籍为浙江鄞县马家。母亲是有名儿童文学翻译家;父亲为旅日中国人学者;曾祖父马裕藻曾任北京大学国文系主任。儿时随父母旅居日本多年。后回国就学于中央美院附中,于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赴美游学两年后回国,以北京为中心,在香港和欧美以及日本等地从事各种艺术创作活动。自2008年起为《马话日本》及香港媒体创作插图。2014年在日本杂志上设《马维漫笔画扶桑》专栏,连载至今。近年,在美国及香港多次举办绘画个展。与境内原型工作室合作,担任原创设计,并连续三年参加日本原型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