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道教历史悠久,底蕴厚重,资源丰富,富有特色,影响深远。岭南人无论是思想意识、伦理道德、情感信仰、民风习俗、饮食文化、思维方式、处世之道,还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医学养生、政治经济等都打下道教深刻的烙印。岭南道教留下诸多宫观、道典和文物等,成为岭南社会一笔珍贵遗产。本书深入探讨了岭南道教的历史根源和文化特质,提出开发利用与保护岭南道教文化资源的策略,以期对岭南人的道教情结做出文化解读和科学揭示。
道缘篇
道教产生的原因再思考/003
道教南传的动因及其意义/017
道教与岭南的地缘关系/034
道教与岭南俗信的亲缘关系/050
道教传入岭南的缘由/064
人物篇
鲍靓其人及其符箓道术/081
葛洪的罗浮情结与神仙道教的形成/094
葛洪的神仙道教略论/108
粤地龙母崇拜的道教色彩/123
妈祖俗信入粤及其道教意蕴/135
陈铭珪其人及其《长春道教源流》/151
汪兆镛其人及其《道德经撮要》/160
李明彻与广州纯阳观/171
广州十三行行商的道教情怀/184
道学篇
早期道教的传播方式/197
道教法术与岭南巫俗/210
道教的“道在养生”思想/222
道教伦理思想的鲜明特征/230
道教哲学的思维特征/239
岭南人生死观的道教意味/255
岭南饮食文化的道教风味/262
明清广州道教的新态势/271
道教“贵和”思想的现代意义/285
资源篇
广州道教文化资源及其开发策略/295
白云山郑仙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05
罗浮山洞天福地的现代诠释与开发价值/310
道教文化资源在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中的积极作用/324
民国时期广州道书考论/335
王丽英,女,1963年生,广东广州人。现任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学科带头人。兼任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罗浮山文化研究会顾问,广东省宗教学会理事,广州市地方志学会理事,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学思想研究中心、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广府文化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岭南文化、道教文化教学和研究工作。独立完成广东省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基地项目等多项,并参与完成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获广州市教师、广州大学教师等称号以及广州大学教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