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紧紧围绕煤自燃机理,以侏罗纪开采煤层煤低温氧化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煤低温氣化过程中一氧化碳气体产生的微观机理,并详细介绍了温度,氧气浓度、粒径以及细菌等因素对一氧化碳生成及转化的影响规律。基于现场观測数据,分析工作面回风隅角一氧化碳气体变化和风量、推进速度等的相关性,结合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分布规律,建立工作面回风隅角一氧化碳安全指标的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模型的可靠性,利用该模型对多个工作面回风隅角一氣化碳的安全临界指标值进行计算,与现场观測结果高度吻合。并针对实际工作面一氧化碳超限灾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设计思路和应用案例。本书可作为矿井安全和火灾防治研究人员、煤矿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章绪论
节煤自燃学说
第二节煤低温氧化机理
第三节煤氧化生成一氧化碳动力学过程
第四节采空区气体运移规律
第五节煤层一氧化碳来源
本章小结
第二章煤低温氧化一氣化碳产生规律
节煤低温氧化实验
第二节温度对一氧化碳生成的影响
第三节氧气浓度对一氧化碳生成的影响
第四节粒径对一氧化碳生成的影响
第五节细菌对一氧化碳转化的影响
第六节煤自然氧化一氧化碳生成影响参数
本章小结
第三章采空区一氣化碳气体分布及积聚规律
节采空区一氧化碳分布规律
第二节工作面一氧化碳分布影响因素
第三节工作面不同位置一氧化碳变化规律
第四节采空区一氣化碳积聚规律
本章小结
第四章工作面回风隅角一氣化碳浓度安全指标计算
节回风隅角一氧化碳浓度安全指标计箅模型
第二节计算模型相关参数
第三节典型工作面一氧化碳安全指标计算案例
本章小结
第五章采空区一氣化碳超限防控方法与应用
节采空区一氧化碳防控难点及技术思路
第二节采空区一氧化碳防控方法
第三节应用案例
本章小结
附录
附录一煤样自然发火实验测算参数汇总表
附表二不同浮煤厚度与不同煤温时的下限氧浓度
附表三不同浮煤厚度与不同煤温的上限漏风强度
附录四不同温度和不同漏风强度的极限浮煤厚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