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了作者近20年来发表的16篇论作。一直以来,作者以理性与信仰的交错开展为视角揭示中国哲学的演进历程。其中,对孔孟原创儒学从“世间日常情感”出发奠基的在理性与信仰之间保持平衡与张力的国民性特质的探索,老庄原创道家从对现实与人生的反省所体现的中国学人的批判意识的追寻,都有独到的论述。尤为学界注意的是,在汉唐宇宙论论域,作者从认知方式、治国理念、价值取向等多个向度做出了肯定性评价,得以消解汉唐哲学的负面形象而恢复了汉唐哲学从内在心性走向天地宇宙的开拓意识与浪漫精神;在宋明本体论论域,作者另启一系被称之为“情本论—事本论”的思潮,借以弱化仅以“共相”为所尚的认知的与价值的取向而彰显了社会俗世化变迁中个体性的情感生活的正当性诉求。这些,作为作者的独立研究在本书里都有充分的论说。
学术自传 / 部分 论史探寻旧话重提:理性与信仰 / 理性的界限——先秦两汉思想转型提供的启示 / 在“天”与“人”、信仰与理性之间——再论先秦两汉思想转型提供的启示 /第二部分 儒道纵横重评中国古典哲学的宇宙论 / 借宇宙论确立的儒道两家之“生命的学问” / 儒家系统的宇宙论及其变迁——董仲舒、张载、戴震之比较研究 / 中国哲学的本体论和儒学的三种本体论取向 / 个人·社群·自然——为回归古典儒学提供一个说法 / 道家哲学的本源—本体论 / 道家哲学的人生智慧 / 《淮南子》:道家式的“内圣外王”论 / 现代新道家之成立论——兼评新儒家作为意识形态追求的“外王”学 / 第三部分 岭表源流禅宗诸家之“心性”说——从初祖菩提达摩、六祖惠能到洪州马祖道一之思想变迁 / 禅道汇通的观念建构与境界追求 / “情”的唤醒——论白沙心学在儒学发展的地位 / 湛甘泉“随处体认天理”说的哲学含蕴 / 附录 冯达文主要著述目录 / 后记 /
冯达文:1941年出生于广东省罗定县。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中山大学比较宗教研究所两所的首任所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禅文化研究会会长。1997年与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合作共同主编教育部下达的统编教材《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007年经中宣部、教育部遴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中国哲学史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参与主编新编教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该教材编写工作同时被列为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2009年获评广东省岭南教师,2015年获评广东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家。自1993年以来,先后主持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和宗教学两个博士学科点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个人作为导师培养了博士研究生39名、硕士研究生26名。现任中山大学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继续从事教学、研究和向社会传播国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