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俄罗斯的美国文学家,小说《洛丽塔》(Lolita)的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认为,“对于一个天才的作家来说,所谓的真实生活是不存在的:他必须创造一个真实以及它的必然后果。”正因为如此,“没有一件艺术品不是独创一个新天地。”对于一部艺术作品而言,“我们要把它当作一件同我们所了解的世界没有任何明显联系的崭新的东西来对待。”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纳博科夫坚持认为,一个的作家至少需要具备三种要素,“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一个作家:他是讲故事的人,教育家和魔法师。一个大作家集三者于一身,但魔法师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他之所以成为大作家,得力于此。”1显然,对于纳博科夫而言,“魔法师”这一命名及其意义的内涵所指,所代表着的是一种非凡的艺术创造性。并且,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非凡的艺术创造性并不是对现实的“逼真”模仿,现实只是“一些杂乱无章的东西”。而作为“魔法师”的作家或者是编剧,实际上所要创造的是一个“奇妙的天地”。正是在这样一个“奇妙的天地”之中,人们基于现实与文化经验中的存在与虚无、真实与荒诞间的边界,被这些“魔法师”们借助于一种“合乎情理”的艺术想象,予以有力地穿刺。于是,那些隐匿在理性、秩序的边缘,与混沌、荒芜交织在一起的人性弱点及其欲望诉求,无以遮蔽地浮出水面,露出了其本质面目。而现实中的荒诞,与荒诞中所呈现出的真实,互为交错,从而使这个“奇妙的天地”,更值得反思与回味。
序 “魔法师”的世界及其深层期待
章 记录“人性弱点”的卡片及其戏剧性价值
第2章 从抽象概念到完整故事:“可述性”及基本事件构成
第3章 “不稳定性”:叙事进程的戏剧性张力
第4章 以“卷入”为前提的信息、时间与悬念
第5章 “节外生枝”与效果预设的文本张力
第6章 角色的社会性:欲望与“指令”编码
第7章 价值预设与叙事中的价值观冲突
第8章 叙事及其“道德前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