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讲述了储能在电力系统、交通运输、新能源发电和移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介绍了现在主要的储能技术,包括各种储氢技术与燃料电池、电化学储能、电容器与微电源等;分析了主要储能技术的性能特点、材料与关键技术,以及在典型应用系统中的技术经济性等。本书适合于面向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与移动式电子应用的储能科研、规划、设计与运行的工程师,以及高等院校从事储能与应用的教师与研究生阅读。
译者的话
概论1
第1章 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储能技术11
1.1 简介12
1.2 储能技术应用于发电环节13
1.2.1 “大功率储能”可以使发电收益化13
1.2.2 “大功率储能”可以减轻发电系统的
运行和经营风险14
1.2.3 储能的辅助服务15
1.3 储能技术应用于间歇式电源16
1.3.1 不含储能的调频16
1.3.2 储能对功率/频率的调节作用18
1.3.3 储能的其他辅助功能20
1.4 储能技术应用于输电系统21
1.4.1 投资控制与阻塞管理21
1.4.2 调频与平衡机制21
1.4.3 电压调节与电能质量21
1.4.4 系统安全与故障恢复22
1.4.5 其他可能的应用22
1.5 储能技术应用于配电系统23
1.5.1 储能对电网规划的作用23
1.5.2 其他应用26
1.6 储能技术应用于电力27
1.6.1 利用储能降低采购成本28
1.6.2 利用储能降低采购成本风险28
1.7 储能应用于电力用户28
1.7.1 储能的削峰作用28
1.7.2 储能对移峰用电的作用29
1.7.3 储能对供电质量和供电连续性的作用30
1.7.4 无功补偿32
1.8 储能技术应用于电力平衡机制32
1.9 结论34
1.10 参考文献36
第2章 交通运输:铁路,公路,航空,海运39 2.1 简介40
2.2 电能是二次能源40 2.2.1 陆地交通40
2.2.2 航空运输43
2.2.3 铁路运输44 2.2.4 海上运输44
2.3 电能:主要或的能量来源44
2.3.1 电动汽车44 2.3.2 重型货车与客车51
2.3.3 两轮机动车51
2.3.4 导引型车辆(火车、地铁、有轨电车、无轨电车) 52 2.3.5 海上交通———游艇53
2.4 电能与其他能源互为补充———混合动力53
2.4.1 并联结构54 2.4.2 串联结构56
2.4.3 路耦合57
2.4.4 混合动力的轨道机车57 2.5 结论58
2.6 参考文献60
第3章 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储能技术61
3.1 简介62 3.2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62
3.2.1 基本原理62
3.2.2 不可或缺的环节:储能62 3.2.3 光伏发电系统的市场63
3.2.4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中储能的容量配置64
3.2.5 选择适宜的储能技术64 3.3 铅酸蓄电池寿命受限66
3.3.1 蓄电池的能量管理67
3.3.2 具有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技术68
Ⅴ
F6 G
3.4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70
3.4.1 不断发展的电网70
3.4.2 多样化的储能系统71
3.4.3 储能接入并网:电力部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72 3.5 参考文献73
第4章 移动式应用与微能源74
4.1 各种移动式应用场合的能源需求75 4.1.1 “微”功率(su?Watt) 75
4.1.2 “大”功率(几瓦的功率) 76
4.1.3 能量需求76 4.1.4 满足特定供电需求的持续时间78
4.2 供能化所带来的新特点79
4.3 电容储能8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