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作品作为很纯真、很朴实的文化表达方式和语言,沿袭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既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又是当下事物交融的结果。从感悟泥性,到演绎泥性,传递文化强盛的生命力,在我们的陶瓷艺术设计作品中都留有永恒的印记。由黄修林、陈柳主编的《陶埏新语(第二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作品三年展作品集)》收集了参加第二届“陶埏新语”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作品三年展的来自全国各地陶瓷艺术教育家、陶瓷艺术大师和年轻陶瓷艺术家们的100多件作品。这些作品除了传承与创新,更重要的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将传统美与现代美的陶瓷艺术融合到陶瓷作品中,他们或者从传统观念和造型中寻找新的创作灵感,用陶瓷媒材、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新概念、带有时代特色的当代艺术。
李茂宗《川》
大泽人《马的传说》
叶国珍《长颈鼓槌瓶》
朱乐耕《禅意》
肖霁虹《雄鸡宝罐》
刘兆明、刘其睿《唐陶今立》
钟鸣《青衣·水袖·出浴》
吴林章《节奏青影》
吴强《火色冰心》
霍家荣《乐升平》
苏锦伦《年年有鱼》
王胜利《补天余材》
王和根《祈盼》
姜波《中国当代婴戏系列·No.65》
龙小波《寂静的村庄》
郭向民《心经陶罐》
吴纪伟《鱼》
潘映雪《母与子》
李敏《无限》
黄修林《碟》
曾小桦《冥》
张苏波《轮回》
高大庆《二元相合》
封伟民《得胜令》
徐建明《夜用》
刘雪玲《春日神采》
潘汾淋《走向世界》
余平《女娲计划——瓷儿系列》
潘俊《一带一鹭壶》
刘春福《岁月留痕》
余芳《花器23》
黄志伟《娴情》
掘夫《女门神》
赵宇赤《水岸》
陈训l成《方圆系列》
徐继春《满族少女》
陈爱东《我心飞翔》
陈晓辉《红果果》
陈柳《青韵》
潘更迪《薄雾》
赵强《西部印象系列》
李义鹏《皆大欢喜》
梁铂《飘动的风》
杨海蓉《紫玉朴韵》
余锦龙《玉乳壶》
邵建平《禅度》
刘经锋《柴烧茶入》
周汉新《乡村记忆》
陈进群《拼合》
凌康骅《稳如泰山》
金和浩《慰安妇》
凌康强《鱼乐》
方晖《硕果No.2》
李帅《云·涧》
车华忠《对话系列——山之脆》
袁义宏《猪年必和》
谢治《微风》
曹艳玲《如意轮菩萨》
欧阳城《自在》
陈显伦《桥梁四方壶》
韦益《悟道》
王永杰《如意001》
金纾《斗犬的遗像》
林湘伟《腰缠万贯》
郭剑林《秦权壶·山水·云山风度》
宋晓《笑靥如花》
刘德志《柴烧拙器》
王宁、侯宇琦《中国梦》
闰小春《墨韵》
曲师成《螺丝钉精神》
俞杰星《桥》
朱利文《器的形式——塔》
赵听《归来》
李芳《凌尘嚣享》
刘其睿、陈果《窑变文字系列》
付薇薇《梦》
陈俊霖《丰硕年》
王玮《梦与海》
赖赛通《包罗万象》
纪广远《绣舞》
郑艺清《气宇轩昂》
胡志斌《酒中仙》
田涛《寂》
李宁《唐风汉韵》
胡洁《吉祥如意》
张俞《一朵严肃的花》
陈沛捷《一抹夕阳·茶器》
赵淋《诗足远方》
孙俊《善行》
莫谋任《黄河颂》
陈凌《生命》
韩程《坐莲童》
陈钊《物语——花》
李晨晨《锁·痕系列》
文东东《新器型》
刘杏《十二生肖·月花》
林朗明《金白·极乐No.4》
曹振海、曹振江《静午》
伍蔚蔚《岁月静好》
吴晚霞《钟馗》
张学龙《清明》
方颖图《邂逅》
王秦林《婉·忧思》
吴潼《冕-Ⅱ》
袁艺《氏族》
马丽艳、马晨旭《歌》
马晨旭《欲》
戴清材《唐人诗意图》
杨春生《伤害2》
韩晓俊《睡眠是条大河》
徐心悦《令吾》
王维宝《遇见》
饶舜《风雨泊舟》
刘丕华《境遇》
余娟《素·说》
杨向丽《静谧》
宋世龙《重山》
孙悦《蜻·听》
刘瑞霞《花语》
余杭珏《不知终日梦为鱼》
毛安澜《只有影子明白》
余仁鹏《消逝的风景系列2》
史陇鹏《翠湖所见》
马云翔《须达孥太子与象》
何强《生如夏花》
张一凡《武生·重构》
齐乐《玉石·缘》
戴丹娜《惘》
孙若佩《红妆》
张凯旋《命运的果实》
牛壮《酣》
白碉《有明月》
黄启源《青春》
凌晨吴《线刻天王花器》
徐倚天《生如夏花》
冯思凡《束缚》
沈国萍《净目》
阳蕾《风乐》
杨文君《迷失》
李翎《江南小景》
周思越《心系列1、2、3》
骆彬《黑马》
杨逸雪《你再也读不出我任何欲望》
李心恰《饕餮》
丁嘉伟《余晖》
解鑫《须臾》
何文良《方圆》
丁为《生》
廖池林《源》
张繁《爱情四季》
陈怡因《拥》
尹婕《凝固系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