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协同开采"理念在我国矿业领域内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学者对具有合作、协调和同步等协同性质的采矿方法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开发研究,通过局部革新或整体创新形成了大量协同采矿方法的典型方案。本书对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协同采矿方法进行了定义;对2009-2017年9年来我国学者提出的18种新型协同采矿方法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分析;根据这些协同采矿方法的自身特点重新进行了类组归属;详细介绍了每一种协同采矿方法的提出背景、技术原理、技术经济指标、实施方式、优缺点分析、适用条件及应用前景等内容;从协同论和系统论的角度对18种协同采矿方法的系统结构、协同特征及协同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熵理论建立了协同采矿方法协同度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协同采矿方进行了科学客观的评价分析。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协同开采的理念推广、技术开发、理论研究提供借鉴,能为更多新型协同采矿方法的发明创造提供启迪,以期促进我国金属矿床地下开采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前言
第1章 协同开采科学命题
1.1 现有的几种采矿与环境关系可调和理念
1.2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理念需求
1.3 协同开采的定义
1.4 协同开采与现有几种可调和采矿理念的关系
1.5 协同开采科学命题提出的意义
1.6 协同开采技术体系
1.7 协同开采发展形势
参考文献
第2章 采矿方法分类表的修订
2.1 采矿方法分类法的发展脉络
2.2 当前采矿方法分类存在的问题
2.3 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内涵
2.4 组合式采矿法与联合式采矿法的归类
2.5 部分采矿方法称谓的修改
2.6 修订后的采矿方法分类表
参考文献
第3章 协同采矿方法的发展历程与分类
3.1 采矿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3.2 协同采矿方法的定义与范畴
3.3 协同采矿方法的发展历程
3.3.1 发展形势
3.3.2 发展历程
3.4 协同采矿方法的分类
参考文献
第4章 空场类协同采矿方法
4.1 采场台阶布置多分支溜井共贮矿段协同采矿方法
4.2 电耙一爆力协同运搬伪倾斜房柱式采矿法
4.3 一种缓倾斜薄矿体采矿方法
4.4 浅孔凿岩爆力一电耙协同运搬分段矿房采矿法
4.5 分段凿岩并段出矿分段矿房采矿法
4.6 卡车协同出矿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
4.7 协同空区利用的采矿环境再造无间柱分段分条连续采矿法
4.8 一种地下矿山井下双采场协同开采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章 崩落类协同采矿方法
5.1 柔性隔离层充当假顶的分段崩落协同采矿方法
5.2 卡车协同出矿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5.3 立体分区大量崩矿采矿方法
5.4 一种连续崩落采矿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章 充填类协同采矿方法
6.1 大量放矿同步充填无顶柱留矿采矿法
6.2 垂直孔与水平孔协同回采的机械化分段充填采矿法
6.3 分条间柱全空场开采嗣后充填协同采矿法
6.4 组合再造结构体中深孔落矿协同锚索支护嗣后充填采矿法
6.5 底部结构下卡车直接出矿后期放矿充填同步水平深孔留矿法
6.6 厚大矿体无采空区同步放矿充填采矿方法
6.7 垂直深孔两次放矿同步充填阶段采矿法
参考文献
第7章 协同采矿方法协同度测度评价
7.1 采矿方法系统结构
7.1.1 采矿方法的要素组成
7.1.2 采矿方法的系统结构图
7.2 各协同采矿方法协同要素的结构型式与协同效应
7.3 协同采矿方法的协同度测度评价方法
7.4 协同采矿方法的协同度测度评价指标体系与赋值
7.4.1 协同采矿方法评价指标体系
7.4.2 协同熵评价打分与权重赋值方法
7.5 协同采矿方法的协同度测度评价过程与结果
7.5.1 协同度测度评价过程
7.5.2 19种协同采矿方法协同度测度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第8章 协同采矿方法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
8.1 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对采矿方法创新的助推作用
8.2 工程类常用的几种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
8.2.1 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的关系
8.2.2 工程类常用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的对应关系
8.2.3 工程类常用的创新思维
8.2.4 工程类常用的创新技法
8.3 各协同采矿方法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
8.4 各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所占的比重
8.4.1 各创新思维在各协同采矿方法创新活动中的应用情况
8.4.2 各创新技法在各协同采矿方法创新活动中的应用情况
8.4.3 各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在现有协同采矿方法中所占的比重
8.5 启示
参考文献
陈庆发,男,1979年7月生,河南郸城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98-2002年在南方冶金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2002-2005年在武汉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2007-2009年在中南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2010一2012年为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指导老师为古德生院士。
现任广西大学资源与冶金学院副院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矿山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水土保持学会理事,广西安全生产专家,广西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广西高校矿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
目前主要从事非传统采矿理论与工艺、岩土力学、工程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提出“协同开采”重大采矿技术命题和“同步充填”采矿技术理念,系统开展了采空区隐患资源协同开采理论、柔性隔离层作用下散体介质流理论和地下矿山岩体结构解构理论等研究。主持和承担重量与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在靠前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被SCI、EI检索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l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12年获湖南省很好博士学位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