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总结了钦杭成矿带(西段)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并对华南大地构造格局及其演化、钦杭结合带的边界和范围等有关区域成矿背景问题进行了探讨;选择不同类型的代表性矿床,详细介绍了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矿床成因,建立了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归纳总结了工作区铜铅锌金多金属矿成矿的控制因素,划分了成矿系列,总结了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找矿远景区,明确了各找矿远景区的重点找矿方向和目标;应用GIS技术,以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体系为主要方法,开展了数字成矿预测,在区内共圈定出综合预测区202个,并优选出19个找矿远景区,明确了主攻矿种和矿床类型,预测了资源量。
第0章 绪论
章 钦杭成矿带(西段)区域地质背景
1.1 区域地层
1.1.1 前南华系
1.1.2 南华系―志留系
1.1.3 泥盆系―二叠系
1.1.4 三叠系―新近系
1.2 区域构造
1.2.1 构造单元划分
1.2.2 表层构造特征
1.2.3 深部构造特征
1.3 区域岩浆岩
1.3.1 中性-酸性侵入岩
1.3.2 基性-超基性侵入岩
1.3.3 火山岩
1.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1.4.1 区域重力场特征
1.4.2 区域磁场特征
1.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1.5.1 地球化学场分区
1.5.2 区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1.5.3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1.6 有关区域地质背景问题的探讨
1.6.1 华南大地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1.6.2 华夏古陆
1.6.3 钦杭结合带的边界和范围
第2章 矿床类型及典型矿床特征
2.1 铜铅锌金多金属矿床主要类型
2.2 湖南三墩热液型铜铅锌矿
2.2.1 区域地质背景
2.2.2 矿区地质特征
2.2.3 矿床地质特征
2.2.4 矿床成因
2.2.5 找矿标志
2.3 湖南七宝山夕卡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
2.3.1 区域地质背景
2.3.2 矿区地质特征
2.3.3 矿床地质特征
2.3.4 矿床成因
2.3.5 找矿模型
2.4 湖南黄金洞韧性剪切带型金矿
2.4.1 区域地质背景
2.4.2 矿区地质特征
2.4.3 矿床地质特征
2.4.4 矿床成因
2.5 广西古袍斑岩-热液脉型金矿
2.5.1 区域地质背景
2.5.2 矿区地质特征
2.5.3 矿床地质特征
2.5.4 矿床成因
2.6 广西盘龙沉积-热水改造型铅锌矿
2.6.1 区域地质背景
2.6.2 矿区地质特征
2.6.3 矿床地质特征
2.6.4 矿床成因
2.6.5 找矿标志
2.7 广西龙头火山-斑岩型金矿
2.7.1 区域地质背景
2.7.2 矿区地质特征
2.7.3 矿床地质特征
2.7.4 矿床成因
2.7.5 找矿标志
2.8 广西佛子冲沉积-热液改造型铅锌矿床
2.8.1 区域地质背景
2.8.2 矿区地质特征
2.8.3 矿床地质特征
2.8.4 矿床成因
2.8.5 找矿标志
2.9 广东高枨热液型铅锌银矿
2.9.1 区域地质背景
2.9.2 矿区地质特征
2.9.3 矿床地质特征
2.9.4 矿床成因
2.9.5 找矿标志
2.10 广东黄泥坑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2.10.1 区域地质背景
2.10.2 矿区地质特征
2.10.3 矿床地质特征
2.10.4 矿床成因
2.10.5 找矿标志
2.11 广东石荼斑岩-夕卡岩型铜钼矿
2.11.1 区域地质背景
2.11.2 矿区地质特征
2.11.3 矿床地质特征
2.11.4 矿床成因
2.11.5 找矿模型
第3章 区域成矿规律
3.1 铜铅锌金多金属矿控矿因素
3.1.1 沉积建造对成矿的控制
3.1.2 区域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3.1.3 岩浆活动对成矿的控制
3.2 成矿系列
3.2.1 中一新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I)
3.2.2 新元古代海相沉积一变质型铁锰矿床成矿系列(II)
3.2.3 古生代海相沉积一叠生改造型铜铅锌矿床成矿系列(III)
3.2.4 加里东期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钼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IV)
3.2.5 印支期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锡铌钽铀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V)
3.2.6 燕山期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铜铅锌金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VI)
3.2.7 与区域动力变质热液作用有关的金银矿床成矿系列(VII)
3.3 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
3.3.1 成矿时代
3.3.2 空间分布特征
第4章 成矿区划与成矿预测
4.1 成矿区带的划分及特征
4.1.1 划分原则
4.1.2 成矿区带特征
4.2 找矿远景区划分及特征
4.2.1 划分依据
4.2.2 找矿远景区特征
4.3 成矿预测
4.3.1 成矿预测的原则和方法
4.3.2 成矿预测区的圈定
4.3.3 找矿远景区资源潜力分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