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西方学术界得到广泛认可的怀特海研究维克多·洛穷二十年时间写出的重要著作。全书分两卷,第一卷共十五章,描述了怀特海自1861-1910年的生平及事业发展。第二卷共十三章,描述1910-1947年怀特海的学术发展。维克多·洛是怀特海的学生,在本书中,作者深层次、全方位地给世人展示了怀特海这位极富独创性的哲学家的一生经历及其学术贡献。尤其是对怀特海作为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学家的思想历程,以及过程哲学的发展脉络,作者都做了匠心独到的清晰阐述。
卷:
前言
章 引论
节 撰写缘起
第二节 哲学体系
第三节 过程神学
第四节 本传契机
第五节 权威独具
第六节 著述感言
第二章 家世述载
节 追忆先祖
第二节 怀念祖父
第三节 父辈事略
第四节 伯父亨利
第五节 教士父亲
第六节 母姓家族
第三章 青春少年
节 孩提之时
第二节 乡关故园
第三节 主教泰特
第四节 早期家教
第四章 中学时光
节 求学之初
第二节 学校生活
第三节 学习科目
第四节 体育活动
第五节 辩论社团
第六节 争当班长
第七节 毕业典礼
第五章 剑桥岁月
节 初识剑桥
第二节 三一学院
第三节 大一新生
第四节 荣誉项目
第五节 同学友谊
第六节 奖金考试
第七节 亦师亦友
第八节 剑桥淑女
第六章 数学王国
节 授业老师
第二节 再露锋芒
第三节 优等一级
第四节 当选理事
第七章 使徒协会
节 当选使徒
第二节 协会历史
第三节 使徒成员
第四节 性格养成
第五节 哲学论伴
第六节 使徒记录
第七节 宗教信仰
第八节 观点撷英
第八章 青年才俊
节 人职三一
第二节 访问德国
第三节 厚积薄发
第四节 首次发文
第五节 格顿从教
第六节三篇文章
第九章 而立之年
节 宗教承诺
第二节 君子好逑
第三节 有女长成
第四节 韦德家族
第五节 独立女士
第六节 一见钟情
第七节 谈婚论嫁
第八节 《泛代数论》
第十章 已婚数学家
节 儿女双全
第二节 内心争斗
第三节 代数研究
第四节 数理哲学
第五节 安居乐业
第六节 教学管理
第七节 教学改革
第八节 兄弟院系
第十一章 伯特兰·罗素
节 大学时光
第二节 良师益友
第三节 哲学转向
第四节 撰文著书
第五节 扶危济困
第六节 意乱情迷
第十二章 《数学原理》
节 合作伊始
第二节 撰写论文
第三节 合作过程
第四节 学术分工
第十三章 《数学原理》(续)
节 罗素悖论
第二节 摹状词论
第三节 合作方式
第四节 另起炉灶
第五节 传信传疑
第六节 分道扬镳
第十四章 以数表物
节 概念分析
第二节 时空理论
第三节 再论数理
第四节 波澜不兴
第五节 余音绕梁
第十五章 告别剑桥
节 几何论文
第二节 学生回忆
第三节 支持女权
第四节 悲情人生
第五节 迁居伦敦
卷索引
第二卷:
章 初临伦敦
节 《数学导论》
第二节 教授无缘
第三节 择木而栖
第四节 参会撰文
第五节 评论罗素
第六节 乡间小聚
第二章 1914~1918年
节 数学教授
第二节 “一战”阴云
第三节 斯坦到访
第四节 战时工作
第五节 子成国殇
第六节 开除罗素
第三章 纵论教育
节 首谈教育
第二节 自我发展
第三节 教育目的
第四节 博雅教育
第五节 有机教育
第六节 爱国主义
第七节 天赋发掘
第八节 教育节律
第九节 教学风格
第十节 技术教育
第十一节 大学功能
第四章 英伦最后岁月
节 肩负重任
第二节 怀特海大楼
第三节 社会活动
第四节 情系古典
第五节 与友偕乐
第六节 “贪婪之神”
第七节 荣誉学位
第五章 初涉哲坛
节 邂逅摩尔
第二节 自然哲学
第三节 两个世界
第四节 相对时空
第六章 “泛物理学”
节 声名鹊起
第二节 泛物理学
第三节 意义学说
第四节 广延抽象
第五节 分层系统
第六节 批判休谟
第七章 移居哈佛
节 伍兹主任
第二节 离英赴美
第三节 美国安家
第四节 哲学讲座
第五节 哈佛反响
第六节 日常安排
第七节 主持研讨
第八节 黄金时期
第九节 杰茜来美
第八章 新自然哲学
节 洛厄尔讲座
第二节 美国出书
第三节 自然价值
第四节 永恒客体
第五节 《科学与近代世界》
第六节 “畅销书籍”
第七节 宇宙新论
第八节 广义价值论
第九节 论爱因斯坦
第十节 有机哲学
第十一节 逻辑瑕疵
第十二节 亚历山大
第十三节 挑战伯格森
第十四节 出版协议
第九章 宗教讲座
节 科学与宗教
第二节 宗教界定
第三节 学说冲突非灾难
第四节 神学转向
第五节 不可知论
第六节 二书献辞
第七节 公共宗教
第八节 形而上学
第九节 终极范畴
第十节 宗教信条
第十一节 上帝之善
第十二节 终极证明
第十三节 宗教信念
第十四节 观点误读
第十五节 秩序即美
第十六节 形上论证
第十章 非英传统哲学家
节 哲学会议
第二节 国际哲学大会
第三节 简洁主题
第四节 系列讲座
第五节 佩奇讲座
第六节 《符号的意义及效果》
第七节 因果效验
第八节 原初经验
第九节 新知觉论
第十节 伤感世界
第十一节 无机世界
第十二节 《符号论》
第十一章 吉福德讲座
节 讲座缘起
第二节 讲座进展
第三节 超越洛克
第四节 思辨目标
第五节 原创哲学
第六节 思辨哲学
第七节 多元论者
第八节 经验搏动
第九节 自我创造
第十节 过程与实在
第十一节 范畴体系
第十二节 “本体论原理”
第十三节 范畴要求
第十四节 现实发生
第十五节 集合体
第十六节 宇宙细胞
第十七节 自我决定
第十八节 广延理论
第十九节 主体性原理
第二十节 “反理智主义”
第二十一节 布拉德雷
第二十二节 形而上学
第二十三节 思辨体系
第二十四节 终极解释
第二十五节 神与世界
第二十六节 双重问题
第二十七节 终极范畴
第二十八节 消亡与不朽
第二十九节 惠特克父子
第三十节 探亲访友
第三十一节 付梓出版
第十二章 实至名归
节 荣誉学位
第二节 学者誓言
第三节 演讲风格
第四节 师生重逢
第五节 七十华诞
第六节 晚年殊荣
第十三章 一家之言
节 高山流水
第二节 松柏常青
第三节 易有太极
附录A 《数学原理》第二版序言
附录B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的信件
附录C 给查尔斯·哈茨肖恩的信
第二卷索引
陈伟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哲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