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弗洛伊德的宗教思想
收藏
评价
弗洛伊德的宗教思想
商品编号:1237754
ISBN:978750049870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陆丽青著
出版日期:2011-09-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B920
页数:376
册数:1
大约重量:602(g)
购买数量:
-
+
库存:1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22.5 (4.9折)
原价:¥46.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内容提要: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一1939)创建了精神分

析学派,并以此为工具,对诸多文

化现象的深层心理根源进行分析。

宗教现象是弗洛伊德终身密切关注

的领域之一,宗教研究在他的整个

学术活动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其精

神分析学的社会文化观在他的宗教

思想得以完整地体现。本书在梳理

弗洛伊德生平和著作的基础上,勾

勒出弗洛伊德宗教思想形成和发展

的过程,进而分别从宗教的起源

和发展、宗教的本质(宗教

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和教会

组织)、宗教和文化的关系三

个部分对弗洛伊德的宗教思想进行

全面、系统和深入地阐述,并力图

结合宗教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对

其作出客观中立的评价。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一)宗教学领域的意义
(二)宗教心理学领域的意义
二研究动态和创新
(一)国外研究成果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弗洛伊德的生平及著作简介
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的奠基期(1856—1905)
第二节精神分析理论的深究期(1905—1915)
第三节精神分析理论的修正期(1915~1939)

第二章弗洛伊德宗教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弗洛伊德宗教思想的渊源
一弗洛伊德宗教态度形成的摇篮:家庭环境
二弗洛伊德宗教批判的引路入:费尔巴哈
三弗洛伊德宗教研究的推动力:比较宗教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四弗洛伊德宗教研究的工具:相关的精神分析理论
(一)潜意识理论
(二)本能论
(三)人格论
(四)力比多发展阶段理论
第二节弗洛伊德宗教思想的理论前提
一原始人、儿童和神经症患者心理状况的一致性
二记忆痕迹
第三节弗洛伊德宗教思想的发展脉络
一尝试阶段
二巩固和发展阶段
三总结阶段

第三章弗洛伊德的宗教思想之一: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万物有灵论”、巫术和思想万能
一“万物有灵论”是人类第一种宇宙观
二思想万能是“万物有灵论”阶段原始人的心理特征
三灵魂观和魔鬼是潜意识心理内容向外投射的产物
四巫术是原始人在思想万能法则支配下形成的应付外部世界的技术
(一)思想万能是巫术的法则
(二)巫术和科学的关系
(三)巫术和宗教的关系
第二节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一宗教的起源
(一)图腾崇拜是最初的宗教形式
(二)弗洛伊德对图腾起源论的述评
(三)弗洛伊德对图腾崇拜起源的解释
(四)弗洛伊德宗教起源观的影响
二宗教从图腾崇拜至基督教的发展
(一)从图腾崇拜到人形神崇拜的发展
(二)从多神崇拜到一神崇拜的转变
三犹太教的形成:精神分析的解释
(一)摩西是个埃及人
(二)摩西和犹太教的形成
(三)犹太一神教形成的内在心理因素:精神分析的解释

第四章弗洛伊德的宗教思想之二:宗教的本质
第一节宗教观念
一宗教观念产生的根源
(一)无助感是宗教观念产生的情感基础
(二)渴望父亲的保护是宗教观念产生的内在心理动机
二弗洛伊德关于宗教观念产生的心理根源研究的影响
三宗教观念的实质
(一)宗教教艾没有可靠的基础,是荒谬的
(二)宗教教义是幻觉,是人类愿望的满足
四宗教教义的功能
(一)宗教教义的教导功能
(二)宗教教义的安慰功能
(三)宗教教义的要求功能
五宗教教义的力量源泉
第二节宗教经验
一对宗教的皈依,是儿子对父亲的屈服
二神秘体验是原始自我的一种表现形式,旨在恢复不受限制的自恋
(一)“大海般的”感受不具有普遍性
(二)“大海般的”感受与个体早期阶段相联系,旨在寻求恢复不受限制的自恋
(三)“大海般的”感受并不是宗教情操的起源
三罪疚感
(一)罪疚感的实质
(二)罪疚感产生的根源
(三)罪疚感和宗教的关系
第三节宗教行为
一宗教行为是一种强迫性行为
(一)症状相似
(二)特点相同
(三)内在形成机制相同
(四)效果相同
二禁忌
(一)乱伦禁忌源于蒙昧人对乱伦的恐惧,乱伦恐惧是一种心理幼稚症
(二)禁忌与矛盾情感
三献祭
(一)献祭的牺牲是父亲的替代物
(二)献祭是儿子指向父亲的矛盾情感的宣泄
第四节教会
一教会是以爱为纽带形成的群体
二教会中的认同机制
(一)教徒对基督的认同
(二)教会成员间的认同
三教会的对外排异性

第五章弗洛伊德的宗教思想之三:宗教和文化
第一节弗洛伊德的宗教文化观
一弗洛伊德对文化的理解
(一)文化的定义
(二)文化的构成内容
(三)文明的起源:始于图腾时代,建立于爱欲之上
(四)人类文明是以牺牲人的本能为代价建成的
(五)文明的进程是爱欲和攻击性本能之间的斗争过程
二宗教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宗教是人类文化中的心理产物,是人类用以追求幸福的一种貌似完美却有害的手段
(二)如果不彻底抛弃宗教,文明社会将会冒更大的风险
第二节宗教和道德的关系
一宗教和道德同根同源
二宗教和道德的关系
(一)宗教道德对文明的保护作用
(二)道德神圣化的风险
(三)宗教道德的消极作用
三宗教道德的本质
四道德的未来
第三节宗教和科学的关系
一科学宇宙观和宗教宇宙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宇宙观
(一)科学宇宙观的特点
(二)宗教是科学的敌人
二科学代替宗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科学取代宗教的必要性
(二)科学取代宗教的可能性
(三)科学代替宗教的必然性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陆丽青(1970.12)女,汉族。

2006年在浙江师范大学获教育学硕

士学位,2009年在中央民族大学获

哲学博士学位,2009年7月至201 1年

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做博士后研究

工作,现在浙江工商大学任教,研

究方向为宗教心理学,先后在《世

界宗教研究》、《社会科学战线》

和《心理科学进展》等刊物上发表

论文20余篇,出版译著一部。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