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哈勃太空望远镜:从概念到成功:from concept to
收藏
评价
哈勃太空望远镜:从概念到成功:from concept to success
商品编号:3430147
ISBN:9787515915456
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
作者:[英]戴维·J.谢勒( David J.Shayler),[英]戴维·M.哈兰(David M.Harlan
出版日期:2018-12-01
开本:32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P111.21
页数:518
册数:1
大约重量:450(g)
购买数量:
-
+
库存:9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157.9 (9.4折)
原价:¥168.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国外在轨服务航天器历经50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哈勃太空望远镜在设计时就融入了可接受在轨服务的理念,并先后成功完成了5次在轨服务,为在轨服务航天器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载人航天出版工程·哈勃太空望远镜:从概念到成功》译自2016年出版的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From Concept to Success、全面展示了哈勃太空望远镜从概念提出、方案论证、详细设计到在轨部署与次在轨服务实施的全过程,此外还介绍了地面模拟验证系统、操作工具及任务团队等强大的支持体系。
《载人航天出版工程·哈勃太空望远镜:从概念到成功》是我国翻译出版的部关于哈勃太空望远镜系统设计的中文图书,可供从事飞行器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飞行器设计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的辅助教材。
概述
章 部署
1.1 在轨部署一个望远镜
1.1.1 规避磕碰和多余动作
1.1.2 机械臂上的哈勃
1.1.3 太阳电池阵和高增益天线
1.2 天文学家部署哈勃
1.2.1 绝美画面
1.2.2 最低部署高度
1.3 准备飞行
1.3.1 任命航天员
1.3.2 更换指令长
1.3.3 地面训练
1.3.4 制定EVA计划
1.3.5 黑色记事本
1.3.6 适应计划推迟
1.4 搭建发射组合体
1.4.1 发射定于1990年
1.4.2 逐步准备发射
1.4.3 又是螺母
1.4.4 系统漏洞
1.4.5 哈勃装载至航天飞机
1.4.6 4月10日/次发射尝试
1.4.7 电池保持充电状态
1.4.8 4月24日/最后倒计时
1.4.9 哈勃到达太空
1.5 部署哈勃
1.5.1 4月24日/做好准备
1.5.2 4月25日/实施部署
1.5.3 哈勃停泊于顶部
1.5.4 气闸舱内随时待命
1.6 轨道高度并不够高
1.6.1 高轨道飞行风险
1.6.2 4月26—28日/在轨待命
1.6.3 4月29日/返回地球
1.6.4 发现号航天飞机返回佛罗里达
1.7 哈勃的麻烦
1.7.1 球面像差缺陷
1.7.2 航天员的新角色
1.7.3 重回轨道的漫长道路
参考文献
第2章 梦想
2.1 去星星不闪烁的地方
2.1.1 太空望远镜的起源
2.1.2 莱曼·斯皮策和太空观测站
2.2 同温层观测镜:通往太空的一小步
2.2.1 太空时代的黎明
2.2.2 人造卫星、加加林和月球
2.3 哈勃之前的空间天文学
2.3.1 天文学领域
2.3.2 空间探索法案和组织
2.3.3 建立天文学研究计划
2.3.4 搭建平台
2.4 在轨天文学观测站
2.4.1 是否推进OAO项目
2.5 基础工作
2.5.1 在轨天文学观测站
2.5.2 标准“有轨电车
2.5.3 探索号系列卫星
2.5.4 高能太空观测站
2.5.5 伍兹霍尔的建议
2.6 在轨载人天文望远镜
2.6.1 MORL望远镜
2.6.2 阿波罗望远镜
2.6.3 MOT研制费用
2.6.4 MOT应用展望
2.6.5 解决保障问题
2.6.6 MOT及其有人服务
2.6.7 立项难点
2.7 大型太空望远镜诞生
2.8 在轨服务卫星Nimbus
2.8.1 为什么是Nimbus
2.8.2 为在轨服务而设计
2.9 小结
2.10 天文学任务委员会报告
2.10.1 人类与空间天文学
2.10.2 航天员的多重角色
2.10.3 未来发展重点
参考文献
第3章 梦想成真
3.1 登月之后
3.1.1 大型太空望远镜组织实施
3.2 漫长的“拼图”过程
3.2.1 经费保障
3.2.2 源自南希·罗曼的驱动力
3.3 任务起步
3.3.1 运载火箭
3.3.2 战斗部落
3.3.3 早期的服务计划
3.3.4 谈判专家奥德尔博士
3.3.5 望远镜正式命名
3.4 碎片任务拼接
3.5 航天飞机系统
3.5.1 载荷舱尺寸确定
3.6 远程操作系统
3.7 太空相会
3.7.1 规划
3.7.2 从发射平台到入轨
3.7.3 交会阶段
3.7.4 接近目标
3.7.5 航天飞机技术的发展
3.7.6 飞行履历
3.7.7 哈勃的经历
3.7.8 应急接近
3.7.9 标准接近
3.7.10 LowZ模式
3.8 哈勃的管理
3.8.1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
3.9 一个欧洲的合作伙伴
3.9.1 英国的加入
3.9.2 英国/欧洲的哈勃望远镜
3.10 污染防护
3.10.1 运行环境的考虑
3.10.2 自然工作环境
3.10.3 确保安全性和完整性
3.10.4 航天飞机载荷安全性
3.11 广泛而深入的发展
3.11.1 一个几乎完整的拼图
参考文献
第4章 任务演进
4.11 972年的大型太空望远镜(LST)设计研究
4.1.1 任务描述
4.1.2 轨道选择
4.1.3 运载能力分析
4.1.4 系统配套和设计
4.1.5 科学仪器模块
4.1.6 系统支持模块
4.1.7 污染控制
4.1.8 系统可靠性
4.1.9 系统维护
4.1.10 小结
4.2 A阶段设计完善
4.2.1 维护级别
4.2.2 与A阶段相比的关键变化
4.2.3 地面维护
4.2.4 小型在轨载人出舱维护
4.2.5 小型在轨远程操作系统维护
4.2.6 阶段A后的主要更改
4.2.7 机械臂的约束
4.2.8 设计要素
4.2.9 联合布局
4.2.10 可操作性
4.3 可维护性
4.3.1 返回地球问题
4.3.2 在轨问题
4.3.3 设计问题
4.3.4 结构
4.3.5 热控
4.3.6 电源
4.3.7 控制和数据处理
4.3.8 姿态控制
4.3.9 分系统可靠性
4.3.10 污染物控制
4.3.11 最新研究得出的关键结论
4.4 LST载人舱外活动
4.4.1 LST演变为ST
4.5 哈勃状态概述
4.5.1 大型观测站
4.5.2 纪录创造者
4.5.3 太空中的哈勃
……
第5章 模拟服务
第6章 配套工具设施
第7章 幕后
第8章 次在轨服务任务
结束语
后记
缩略语
关于作者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