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为“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之一,作者为明代有名学者、居士袁了凡,除原文标点整理之外,有注有译,还有详细的导读,并提示如何在现代环境下具体实行(见“实践要点”)。了凡所作《训儿俗说》共有八篇,分别为:“立志”、“敦伦第二”、“事师第三”、“处众第四”、“修业第五”、“崇礼第六”、“报本第七”、“治家第八”。在书中,了凡以一位父亲的训示其子,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既严肃而又亲切,既庄重而又和蔼,时人沈大奎称赞说“自古家庭之训,见于记籍者,未有若是之详且晰也”,“将为天下后世教家之模范”。为完整体现袁了凡的学问脉络,附录《了凡四训》;又同时附录了袁了凡及其兄弟记录的其父母言行的《庭帏杂录》。《庭帏杂录》不仅体现了袁氏家学之渊源,同时也是一部很好重要的家训著作。
「中华家训导读译注丛书」出版缘起\刘海滨1
导读1
训儿俗说1
原序\沈大奎3
立志5
敦伦第二20
事师第三40
处众第四48
修业第五64
崇礼第六78
报本第七108
治家第八117
附录一:了凡四训129
立命之学131
改过之法136
积善之方139
谦德之效149
附录二:庭帏杂录151
序\袁天启153
上卷155
下卷165
跋\钱晓177
附录三:袁了凡年表事略179
袁了凡(1533-1606),初名袁表,后改名袁黄,字坤仪,初号学海,因“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故改号了凡,世称了凡先生。明世宗嘉靖十二年(1533)生于浙江嘉善魏塘,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万历十六年(1588)至万历二十年(1592)任河北宝坻知县,后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时值朝鲜“壬辰倭乱”,年届花甲的了凡以“军前赞画”身份入朝抗倭。因与都督李如松意见不和,不逾年即遭削籍,返乡后定居吴江赵田。了凡晚年主要从事著述及教子,并致力于慈善活动,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去世。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追赠“尚宝司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