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教育史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教育传播、交流及互动研究;外国教育制度、思想及学说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制度、思想及文化研究;中国近代教育思想、人物及其交往研究;中国近代教育组织、制度及教科书研究;中国现当代教育变革与发展研究。
教育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探寻教育史学科重建的出发点
偏离了主体与主流的中国教育史学
教育史有什么用?
民国教育史学史的小微样本:学前教育史学史
当代美国教育史学的新进展:边缘群体教育史研究
教育交流、传播及互动研究
东亚科举文化圈的形成与演变
徐光启与马相伯的中西文化教育会通之比较
外国人眼中的晚清儿童教育
论近代国人赴海外教育考察(1876-1937)
梁启超的《和文汉读法》及其对清末民初思想界的影响
中外“社会教育”交流中的问题与论争——一种历史视角
步济时与近现代中外教育交流的关系
吸收外来教育思想过程中出现的偏离与折射——以胡适对《民主主义与教育》思想的解读和口译为例的考察
另类的教育交流:日伪政权统治下的北京师范大学办学活动及其清除
外国教育制度、思想及学说研究
结构、义理与修辞——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理解引论
从“美诺悖论”到“问题解决”:教育研究的论争与反思
虚幻的自主:重论中世纪大学的法律身份与地位
儿童教育的真知灼见——蒙田儿童教育思想探析
卢梭自由教育思想探析
英国“科学教育协会”的演进及其教师教育活动
近代日本的民族启蒙教育及其逆袭
达特茅斯学院案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公私之辨
多元、创新、卓越:美、加一流大学教育学博士人才培养之研究——基于对六所一流大学的实证分析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思想及文化研究
57种中国教育史教材所选人古代教育人物分析——兼论古代教育家群体的形成
中国古代“即身而道在”教育的基本特征——一种具身性教育的永恒魅力
先秦创始道家的原创性教育思想探赜
祠学璧合:两宋书院祠祀活动及其价值期许
王学在杭州书院的传播
明清江南家族教育形式研究
教师荣誉制度的历史渊源
清代金门科举式微与地方社会应对措施
中国近代教育思想、人物及其交往研究
危机意识与乐观精神:晚清教育危机下的士人心态
中国近代教育家通识教育理念及其影响
蔡元培语文教育改革思想管窥
为职业教育与时俱进的一生——论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心路历程
妥协中的坚守——无锡国专与中国传统书院文明赓续
民国高校教师学术交往方式的选择
郭秉文与陶行知的交往与合作研究(1917-1923)
中国近代教育组织、制度及教科书研究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学术休假制度考述——基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视角
晚清和民国时期教会大学“双层董事会”的制度转向
研求学术:民国时期高校教师公派出国制度的演进
中国近代“教育会”的功能变迁及其当代启示
从阎锡山“治晋”看地方教育改革的首创性与示范性
留学生与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史教材编写中的民族主义倾向
国定教科书:时代价值及其局限——从南京国民政府的国定教科书说起
民国国立中央大学学科变革的历史考察(1928-1937)
20世纪30年代我国大规模院系整顿及其动因分析
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与抗战初期高等教育改革
论抗战时期大学先修班的创立
中国现当代教育变革与发展研究
一核多元、中和位育: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教育法律与政策述评
后记
肖朗,男,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导,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中外文化教育交流史、外国近现代教育史,主要著作有《世纪之理想——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研究》、《中外教育交流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