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发生的五四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是戊戌春胶州湾事件、1914年次世界大战。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二十一条”、巴黎和会的逻辑展开。本书详细探究了这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因果关联、起承转合。
100年来。或以为五四运动是现代中国的起点。唤醒了中国人的觉醒,促进了民主政治的推展。改变了世界的注意力。使五四运动具有了优选史意义;或以为五四运动打断了近代中国的启蒙进程,影响了后来的文化走向,开启了中国政治的新路,走俄国人的路,中国历史由此接近改写。大约30年前。更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上半期特殊的政治走势,救亡成为历史的主轴,启蒙被严重边缘化,民族主义、国家主义、走向富强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其实从历史关联度考察,没有之前的启蒙运动,就不可能有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政治抗争,就其本质而亩。就是19世纪晚期启蒙运动的逻辑结果。
不论是政治抗争的“小五四”,还是以思想启蒙为主轴的“大五四”,它们都是中国历史大转型中的一个浪花,是中国历史继“殷周之际”、“周秦之际”两次巨变之后第三次历史大转折,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社会转轨的一个重要节点。所谓“儒家伦理不合乎现代生活”,所谓重构新的社会组织、人伦关系、生活方式,说到底都可以从第三次转型这个视角予以解释。本书拉开了历史的长镜头,并将优选史作为重要的背景关照。
绪论 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纪念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选择
秩序重建
爱国情结
学生之使命
章 五四运动大背景:西风东来
“历史三峡”
输在起点
遗憾的误读
盛世焦虑:里子与面子
跛足前行:国家机会主义
第二章 “大五四”文化诉求:回应西风
新文学潜流
一张传单引发的故事
白话诗风波
自古成功在尝试
“运动”起来的新文学
第三章 中国的启蒙运动:以《新青年》为中心
对共和的失望
创办《新青年》
被打断的启蒙运动
第四章 在激进与保守之间:重构五四叙事
建设的文学革命
仅仅是“尝试”
适度的文学保守主义
第五章 “小五四”的历史逻辑与脉络
民初政治架构:理想与问题
欧战让中国重回旧体制
二度复辟留下的思想难题
作为战胜国:失望情绪却在弥漫着
第六章 北京大学:新教育、新文化与新政治
新教育:京师大学堂
新文化:严复
新政治:蔡元培
第七章 “救亡压倒了启蒙”
外交失败
运动学生
政府反应
运动转向
第八章 文化演进中的政治因素
微妙的政治操作
所谓全盘反传统
新传统主义
新中有旧、旧中有新
第九章 文明再造:五四精神与遗产
新与旧:古今中西
儒学再解释
中国思想的自觉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