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着通草画的传承与发展,从历史、文化、科技和文创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在当今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环境下,外销通草画从其制作工艺性到艺术表现,从地域特征到中西融合,从工匠文化传承到信息收集、文创设计的发展趋向等;以纵向的历史脉络梳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宏观的开阔视野,综合分析其传承发展与艺术设计的密切关联。本书内容涵盖广泛,资料较为充分,历史脉络清晰,运用拓展性较强。本书适用于文化遗产、文化研究及艺术设计专业研究者与爱好者。本书为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传承下的艺术资源复用“道纸画的图像传播及生存形态研究”(15YJC760040)很终研究成果,并受到2018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羊城青年学人(18QNXR19)和2019年广州历史文化专题研究2019年度一般课题广州大典项目(2019GZY11)资助,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果。
总序
前言
章 绪论
1.1 研究范围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背景
1.4 研究概要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意义
1.7 相关理论
1.8 研究综述
1.9 研究展望
第2章 清代广州外销画相关的若干问题探讨
2.1 最早的外销画作
2.2 通草画出现约年
2.3 1857年应是广州外销画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
第3章 通草画的历史与工艺
3.1 通草画:百年历史的广州明信片
3.2 广州民间通草画工艺与其文化特点研究
3.3 小结
第4章 通草画的艺术特点
4.1 外销通草画的艺术特色与艺术价值研究
4.2 清代外销通草画文化特征研究
4.3 通草画中女性服饰装饰图案总结
4.4 清代广州外销通草画上市井女性题材中的疍家女图像探析
第5章 通草画的传承与发展
5.1 从外销通草画管窥清代工匠文化
5.2 探析文化传承与教育
5.3 通草画艺术资源元数据标准框架的研究与设计
5.4 广州通草画题材形式在文创产品设计研发中的应用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李遇春,祖籍湖南湘乡。生于广州。任职于广东省博物馆,现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研究员,民盟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