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考察了东亚艺术史家雷德侯的中国艺术研究,内容共分为六章,前四章讨论雷德侯的书法、绘画、艺术生产和佛教石经研究,展现雷氏对中国艺术的理解和他透过艺术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对雷德侯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环境的探究安排在第五章和第六章,目的在于理解雷德侯身后的欧洲学术传统、这一传统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在传统中的位置。
序范景中
导论
第一章 汉字及其书写:中国书法研究
西方的中国书法研究
从《清代的篆书》到《米芾》
风格结构的综合体
作为“滤镜”的米芾
从功能出发
《米芾》的意义
第二章 收藏与鉴定:中国绘画
德国的东亚艺术收藏
《兰石》与艺术鉴定
摹本问题
艺术品质
《兰石》的开拓性
第三章 创造与法则:规模生产的中国艺术
“模件性”的诞生
模件化之基础
自然与创造
规模生产中的创造力
艺术是什么?
模件性思维方式
假说的构建
《万物》的启示
第四章 开放的宝藏:佛教石经
从事实开始
一条红线
海岱山之石
第五章 知识环境:师承与同侪
维尔纳·施派泽[Werner Speiser]
赫伯特·冯·艾纳姆[Herbert von Einem]
谢凯[Dietrich Seckel]
罗越[Max Loehr]
其他老师
两位同侪
同时期的西方艺术史研究
第六章 头上的星空:欧美汉学家及其中国艺术研究
沙畹[Emmanuel-edouard Chavannes]
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
鲍吾刚[Wolfgang Bauer]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
高本汉[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
高罗佩[Robert Hansvan Gulik]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