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顺都教授编著的《金属矿产系统勘查学》,适应矿产勘查学的历史性的变化,在矿产系统勘查原则、地下矿藏的结构模型、矿藏各层次潜在含矿性地质前提与标志、矿产勘查工作的阶段性及与各矿产勘查工作阶段相对应的矿产勘查技术手段与工作比例尺等方面做出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同时,这本书中有关系统勘查的若干研究的内容具有参考价值,特别是本书的第三编,对具有重大工业意义的若干具体金属矿产,从Ⅱ-Ⅲ级成矿区(带)、矿田、矿床直至矿体的潜在含矿性准则——找矿地质前提和找矿标志做了详细的剖析,对于金属矿产的勘查有实际意义。本书是矿产资源系统勘查方面的学术专著,同时也是学习矿产资源勘查学的教学参考书。
编 金属矿产系统勘查概论
章 矿产系统勘查的产生与勘查准则
节 矿产系统勘查的出现与发展
第二节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是系统勘查出现的前提
第三节 系统勘查是提高找矿效率的有效途径
第四节 矿产系统勘查原则
第二章 金属矿藏结构模型
节 金属矿藏的不均匀性
第二节 金属矿藏的结构层次
第三节 金属矿藏各结构层次的描述
第三章 矿藏各层次潜在含矿性准则
节 成矿区(带)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二节 成矿亚区(带)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三节 矿田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四节 矿床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五节 工业矿带、矿体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四章 矿产勘查工作阶段
节 成矿区划阶段
第二节 区域地质调查阶段
第三节 矿产勘查阶段
第四节 开发勘探(矿山地质工作)
第五节 矿产资源整装勘查
第五章 矿产勘查技术手段
节 矿产勘查技术手段简述
第二节 勘查地球化学、地球物理进展
第三节 技术方法有效组合若干案例
第六章 数据处理的系统方法
节 局部预测中的系统分析
第二节 地球化学块体
第二编 矿产系统勘查的若干研究
第七章 “5P”地段逐步逼近法
节 地质异常找矿理论
第二节 “5P”地段逐步逼近法的提出
第三节 在GIS平台上圈定找矿可行地段和找矿有利地段——以云南元江地区大红山群和昆阳群铜矿预测为例
第四节 鲁西隆起区“5P”找矿地段的定量圈定与评价
第八章 矿产勘查模型
节 矿产勘查模型的建立
第二节 矿产勘查模型案例——德兴斑岩铜矿勘查模型
第九章 预测找矿组合
节 建立最佳“预测找矿组合”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 隐伏含铜黄铁矿矿床最佳“预测找矿组合”
第三编 若干金属矿藏的含矿性准则
第十章 豫西铝土矿
节 铝土矿成矿亚区潜在含矿性地质前提
第二节 铝土矿成矿小区划分及潜在含矿性前提
第三节 矿带潜在含矿性地质前提
第四节 矿床潜在含矿性地质前提
第五节 矿体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十一章 白银厂块状硫化物铜多金属矿
节 北祁连成矿带地质概况
第二节 白银成矿亚区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三节 白银矿田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四节 矿床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五节 矿体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十二章 德兴斑岩铜矿
节 成矿带地质背景
第二节 乐-德成矿亚带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三节 德兴矿田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四节 矿床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五节 矿体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十三章 个旧锡多金属矿
节 滇东南锡多金属成矿带地质特征
第二节 成矿亚区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三节 矿田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四节 矿床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五节 矿体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十四章 铜陵矽卡岩型铁铜矿
节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第二节 铜陵铁铜金成矿亚区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三节 矿田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四节 矿床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五节 矿体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十五章 胶东金矿
节 成矿背景及成矿区(带)划分
第二节 胶东金矿成矿亚区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三节 V级成矿带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四节 矿田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五节 矿床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六节 矿体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十六章 福建紫金山金、铜矿
节 区域地质背景
第二节 矿田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三节 矿床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四节 矿体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十七章 鞍山-本溪鞍山式铁矿
节 华北陆块成矿省内鞍山式铁矿
第二节 鞍山-本溪成矿亚带
第三节 矿田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四节 矿床潜在含矿性准则
第五节 矿体潜在含矿性准则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