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陕北黄土高原的环境(1644-1949年)
收藏
评价
陕北黄土高原的环境(1644-1949年)
商品编号:3609654
ISBN:9787511142764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晗|责编:李雪欣|总主编:王利华
出版日期:2020-05-01
开本:32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X171.4
页数:336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46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17.6 (3.9折)
原价:¥45.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中国区域环境变迁研究丛书》多是专题性的实证研究。它们分别针对历史上的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矿物、森林植被、野生动物、有害微生物(鼠疫杆菌、疟原虫、血吸虫)等结构性环境要素,以及与之紧密联系的各种人类社会事务——环境调查、土地耕作、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矿产开发、水磨加工、景观营造、城市供排水系统建设、燃料危机、城镇兴衰、灾疫防治……开展系统的考察研究,思想主题无疑都是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关系。众位学者从各种具体事物和事务出发,讲述不同时空尺度之下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彼此因应、交相作用的丰富历史故事,展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复杂历史面相,提出了许多值得尊重的学术见解。
  这套丛书所涉及的地理区域,主要是华北、西北和西南三大板块。不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它们在伟大祖国辽阔的疆域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地理环境复杂、生态系统多样、资源禀赋各异,成千上万年来,中华民族在此三大板块之中生生不息,创造了异彩纷呈的环境适应模式,自然认知、物质生计、社会传统、文化信仰、风物景观、体质特征、情感结构……都与各地的风土山水血肉相连,呈现出了显著的地域特征。但三大板块乃至更多的板块之间并非分离、割裂,而是愈来愈亲密地相互联结和彼此互动,共同绘制了中华民族及其文明“多元一体”持续演进的宏伟历史画卷。
绪论
节 为什么要提出黄土高原环境变迁中人类因素的研究
第二节 黄土高原环境变迁学术史研究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切入点、整体思路和史料评析

章 地理环境的复原
节 自然环境的复原
第二节 人文环境的复原

第二章 兴屯垦殖政策和陕北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节 兴屯垦殖政策的兴废
第二节 兴屯垦殖政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基本认识和初步结论

第三章 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口变动、土地垦殖和土壤侵蚀关系研究
——以洛川塬为例
节 典型事件分析
第二节 土地垦殖和人为加速侵蚀
第三节 基本认识和初步结论

第四章 黄土残塬沟壑区土地垦殖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以宜川县为例
节 历史地貌的解读与土地状况的复原
第二节 土地垦殖过程分析
第三节 土地垦殖过程中人为加速侵蚀现象分析
第四节 基本认识和初步结论

第五章 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地垦殖和民众应对
——以绥德为例
节 侵蚀环境的复原
第二节 人与土地:环境变迁中的民众行为分析
第三节 环境和民众应对:土地垦殖过程中
土壤侵蚀现象分析
第四节 基本认识和初步结论

第六章 典型流域的土地垦殖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以米脂县东沟河流域为例
节 历史地貌的解读与土地状况的复原
第二节 土地垦殖与土壤侵蚀演变过程
第三节 基本认识和初步结论

第七章 黄土一沙漠边界带水利灌溉和土地垦殖过程分析
——以定边县八里河灌区为例
节 问题的提出与学术史回顾
第二节 八里河及其灌区地貌类型分析
第三节 边界带环境和农牧业方式的抉择
第四节 基本认识和初步结论

第八章 区域社会、谋生方式和环境变迁的关系
节 土地承载力判断
第二节 人口变动和土地利用
第三节 土地垦殖和环境变化
第四节 讨论和结论

附录 米脂县姬家沟、贺寨则、年家沟实地调查
参考文献
后记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