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孔子仁学思想按照人格的成长分为小人、中人、大人,并将《论语》按照仁学的人格塑造阶段进行解释,解决了长期以来认为《论语》体系性欠缺、逻辑矛盾、前后冲突、仁学模糊等诸问题,可以为现代深刻改革期的人格养成奠定深厚传统基础。本书将仁学思想中的小人、中人、大人对应现代思想中的自然人、理性人、人格人,符合变动社会的生存智慧,通过中国传统的现代化改造,提供现代社会安身立命的生存智慧。转变传统对“大人”的关注,君子并非“仁者”“大人”,而是“中人”以上的实践者,“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本书是在原公选课讲授基础上的深化。中国传统社会缺乏单一的宗教信仰,长期以来以《论语》为传统人格塑造的根本,《论语》对中国的国民性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在中国目前的改革开放条件下,依现代性的思想建立符合现代社会的生活,提供安身立命的生存智慧,是中国传统现代化改造的基本目标。本著作正是在明确孔子仁学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还原春秋时期当时社会变动的条件,阐明《论语》提供了安身立命的人格塑造的指南,足以应对变动社会的挑战。
绪论《论语》要义:变动社会的生存逻辑篇仁义的逻辑:仁学的整体解释章仁学的智慧:大变动社会的生存之道一、问题提出:鸿沟之上的连接二、拒绝平庸:拿什么对抗大变动社会三、仁学真谛:窄路中的生存与美德四、分歧缘起:变动社会中德性的危机五、权变之义:德的权变与义的分歧六、仁学之魂:美德的权变与义的统率七、分歧之因:大变动社会与大一统社会八、回归仁学:现代社会对传统的改造第二章仁的内涵:变动社会生存智慧的体系化阐述一、仁学要素:三十字箴言二、义的要素:行动的策略三、义的实现平台:以友辅仁四、义之于仁:大变动社会中的权变五、仁义的意义:安身立命第三章由仁至义:由仁到义的权变与由义到仁的实现一、从仁到义的实现:义出现的必然性及其基础地位二、从义到仁的实现:权宜与变通下的仁学再造三、从友到兄弟的转换:回应大变动社会的义四、义的复兴:义的思想与中国的现代化第四章被传统忽略的“义”:权宜之义一、以仁与义为支点的中国传统伦理价值结构二、以义为支点的中国传统伦理实践三、义的伦理价值与意义四、义利的冲突:中国的大一统及义的道德化所带来的影响五、义学的复兴及其启蒙:经济社会与转轨社会条件下多元社会整合的基础第五章义以为质:仁义塑造君子一、君子:义以为质二、小人:内在很小的人三、士:士不可以不弘毅四、大变动时代的君子之道:为政完善君子第二篇仁学基础篇:人格初成与小人释义章仁学考:人格的逻辑路径一、仁的实质:从小人到大人的运动二、塑造命运:中人与理性人第二章义学考:权宜性与原则性一、义的权宜性:大变动社会的挑战二、仁的原则性:人的属性的内在要求三、权宜性与原则性的整合:智慧之道第三章如琢如磨:人的认识一、《学而篇》:后天之“学”改变命运二、《学而》的逻辑:人性的认识与关于善恶的争论三、小人与自然人的特点:发展的始点第四章知和而和:仁的诸要素一、《为政篇第二》:仁的逻辑要素体系二、《为政》的逻辑:善的艺术的解读三、为政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善的艺术第五章礼之用:以德润身之法一、《八佾篇第三》:立于礼与重视细节的仁学二、《八佾》的逻辑:礼与决定成败的细节三、仁学与礼:连接神性与此岸的桥梁第六章里仁为美:仁的内涵与应用一、仁的体与用:《里仁篇第四》二、《里仁》的逻辑:兴于诗与个性在成长的作用三、仁的实质:并非中华传统所独有第七章小人的自然之义:人格初成的价值一、仁学中的小人二、小人人格的特征三、小人人格的仁学欠缺四、小人人格的功效第三篇中人君子篇:《论语》的法典化解释章自讼不已:中人成长的基础一、仁学实践的不同路径选择:《公冶长篇第五》:二、《公冶长》的逻辑:不同的成长路径三、文与质的对接:多样性之上的统一性第二章就近取譬:中人实践的方法一、习之方:《雍也篇第六》二、儒分八家:儒家门徒间的差异三、唯仁而已,何必同:仁学的不同实现路径第三章好学的训练:中人好学之法一、好学的训练:《述而篇第七》二、劝学:好学的习惯与策略三、仁学的理性:学而不思则罔第四章德、礼、义:道德训练的三层次一、据于德的训练:《泰伯篇第八》二、据于德的训练:好德如好色三、美德的形成:厚德载物第五章行动力的训练:仁学始于疾学一、敏于行的训练:《子罕篇第九》二、《子罕》的逻辑:强大行动力的养成与训练第六章时哉时哉:平时的训练一、立于礼的训练:《乡党篇第十》二、立于礼的训练:关注生活细节第七章君子人格:中人人格的集成一、君子篇:《先进篇第十一》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与小人的差异三、作为中人的君子:君子重于圣人第四篇现代中人格:义的实现与现代社会的仁义章“义”的衰败及复兴一、现代化的困境:基于传统的现代化二、传统义学的现代因素:产生于大变动社会的仁义之学三、义学的道德化:大一统社会对仁学的消解四、义学的现代化:正视“义”的思想第二章义的启蒙:西方启蒙思想的启示一、何谓“义”:文明中的核心力量二、古希腊传统中的“义”:德性之义与具体之义三、“义”与“义人”:帝国政治的危机与解决方案四、义的启蒙:西方传统中“义”的汇集五、现代化的启蒙:建立在“义”之上的新时代思想第三章义的安身立命:从“修齐治平”到“道德义正”一、正义的起源:“真理—美德—权宜—正义”的正义路径二、中国传统正义的成形:“道德义正”的正义路径三、从“道德义正”到“修齐治平”:单一社会的政治化四、现代社会多元化条件下的正义路径:从“修齐治平”到“道德义正”第四章仁义入法:近现代社会制度的形成一、城邦国家的善与仁义:市民社会的起源与公民社会二、“善的艺术”与“必要的恶”:近代民族国家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的分离三、善的重塑:现代社会市民社会理论的成形四、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精神及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五、现代社会所包含的三种社会因素及其对应的基本法律第五章近代市场经济制度:仁义入商的形成一、仁义入商的基础:后天分工决定人的才能与性格二、商业之义:社会财富如何改变人的性格三、社会财富决定阶级的性格和决定社会的制度四、人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繁荣的必由之路——现代社会繁荣的奥秘五、人的发展是现代法律秩序的基础六、中国现代化的支点:人的发展和强大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