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在三峡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制度改革的双重背景下,经过十几年建设,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
新建构起来,形成了中心边缘分化、门面住区等特征和规律,也产生了居住群体之间对社区资源占有
差异等矛盾和问题。
本书从结构层面因素和能动层面因素对上述现象和问题的形成作出解释,分析了在结构层面的
移民安置制度、住房市场分配制度、工业产业发展、消费文化等因素构成的制度框架下城市居住空间
重构发生的过程。从能动层面,分析了地方政府、市场资本、单位移民、个体移民和中高收入群体在结
构层面因素建构的制度框架下,相互协作和相互协调推动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行为过程。
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和空间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办法。
本书面向城市规划专业读者,也面向关注大规模移民搬迁工程建设问题的社会学者。
1 导论
\n1.1 研究缘起
\n1.2 城市居住空间概念辨析
\n1.2.1 偏重于物质空间属性的城市居住区
\n1.2.2 偏重于社会经济属性的城市社会空间
\n1.2.3 对城市居住空间的再认识
\n1.3 国内外城市居住空间研究进展和启示
\n1.3.1 国外关于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
\n1.3.2 国内关于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
\n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n1.4.1 研究目的
\n1.4.2 “重构”的四层含义
\n1.4.3 研究路线框图
\n1.4.4 研究范围和调查
\n2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特征
\n2.1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类型
\n2.1.1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群体的主要社会经济特征
\n2.1.2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类型
\n2.2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社会空间的特征
\n2.2.1 三峡库区城市社会经济水平和规模结构分类
\n2.2.2 高端城市居住社会空间的特征——万州
\n2.2.3 中间城市居住社会空间的特征——云阳、开县
\n2.2.4 低端城市居住社会空间的特征——巴东
\n2.3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形态空间的特征
\n2.3.1 功能形态特征
\n2.3.2 街巷形态特征
\n2.3.3 景观形态特征
\n2.4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特征
\n2.4.1 从均质无序到差异有序的演进趋势
\n2.4.2 中心边缘分化模式
\n2.4.3 高收入群体在城市优良景观区域聚居
\n2.4.4 低收入群体在城市边缘空间聚居
\n2.4.5 旧城混合住区存在向低收入化演替的趋向
\n2.4.6 个体移民住区外来人口比例由内向外递减
\n3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影响机制
\n3.1 移民安置制度对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影响
\n3.1.1 移民安置制度的层次及影响
\n3.1.2 移民住房分配制度产生了中心边缘分化模式
\n3.1.3 移民住房建设制度塑造了居住形态空间差异
\n3.1.4 移民资金使用制度推动城市居住空间规模“刚性”扩张
\n3.1.5 移民补偿制度加重了城市边缘空间低收入化
\n3.2 城市工业产业发展对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影响
\n3.2.1 城市工业产业空虚化加剧了城市边缘空间低收入化
\n3.2.2 城市工业产业复兴与衰退推动城市居住空间有特别的“相对”扩张
\n3.3 地方政府对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影响
\n3.3.1 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城市居住空间规模扩张
\n3.3.2 地方政府塑造了“门面住区”
\n3.3.3 地方政府间接引导和直接参与城市居住空间演变的四个案例
\n3.4 市场资本对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影响
\n3.4.1 市场资本逐渐成为推动城市居住空间演替的主导力量
\n3.4.2 消费社会下市场资本将居住形态空间推向多样化
\n3.5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结构——行动机制
\n3.5.1 移民安置制度是中心边缘分化模式产生的根本原因
\n3.5.2 住房市场分配制度推动了中心边缘加斑块模式的演变
\n3.5.3 参与主体相互协作和协调促成了“门面住区”、“渐变住区”的产生
\n3.5.4 双重住房分配制度下参与主体相互协作和协调的行为过程是推动重构的主体机制
\n4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效应
\n4.1 边缘化空间引发的效应循环
\n4.1.1 边缘化空间带来的就业困难
\n4.1.2 边缘化空间强化了对社区资源不平等占有
\n4.1.3 边缘化空间带来“规范真空”
\n4.1.4 边缘化空间引发的效应循环
\n4.2 模式化空间与个体移民日常生活行为不匹配
\n4.2.1 模式化设计与日常生活行为独特性的矛盾
\n4.2.2 模式化空间与个体移民休闲和消费行为不匹配
\n4.2.3 个体移民住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及其启示
\n4.3 差异化空间影响个体移民群体的邻里交往
\n4.3.1 搬迁后个体移民群体邻里交往的基本情况
\n4.3.2 空间分布差异对邻里交往的影响
\n4.3.3 个体移民群体构成差异对邻里交往的影响
\n5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途径
\n5.1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社会空间重构的途径
\n5.1.1 迈向多中心城市格局,缓解中心边缘分化的负面影响
\n5.1.2 促进混合居住,避免居住空间隔离加剧
\n5.1.3 推进多维度的后期扶持措施
\n5.2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形态空间重构的途径
\n5.2.1 整治绿化环境和建筑景观
\n5.2.2 提升个体移民住区公共空间品质
\n5.2.3 更新规划设计参与过程,提高个体移民参与程度
\n5.3 案例分析
\n5.3.1 开县永兴联户自建个体移民住区建设——城市中心混合居住的建设实践
\n5.3.2 奉节宝塔坪片区建设——多中心城市格局的建设实践
\n5.3.3 重庆渝中区人民村片区改造——居民参与和环境整治的建设实践
\n6 结论
\n6.1 结语
\n6.1.1 利益共享是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长期目标
\n6.1.2 三峡库区城市居住空间重构的途径是批判性修正的过程
\n6.1.3 绿地景观重构是近期工作的重点
\n6.2 今后研究方向
\n参考文献
\n附录
\n附录A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n附录B 问卷调查
\n后记\n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