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梁漱溟、马一浮、熊十力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收藏
评价
梁漱溟、马一浮、熊十力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商品编号:3867314
ISBN:978752036456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刘莉莎|责编:伊岚
出版日期:2020-09-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G40-092.7
页数:245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1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67.3 (6.8折)
原价:¥99.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现代新儒家代的代表人物梁漱溟、马一浮、熊十力三位先生可被视为一个文化共同体,他们具有开阔宏大的人文情怀和打通中西的学术品格,坚守和弘扬开放的、包容的、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精神。本书按照“哲学-教育-实践”的思路,侧重对他们的教育思想进行哲学分析,在深入剖析他们思想中与教育相关的哲学概念与哲学命题的基础上,从中提炼出每个人的教育思想的要义,比较他们教育思想及实践之异同,并从整体上阐释此文化共同体对传统儒家教育思想及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揭示其教育思想的深远影响以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一)现代新儒家教育思想的综合性研究
(二)梁漱溟、马一浮、熊十力的教育思想研究
(三)现代新儒家其他人物的教育思想研究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章 现代新儒家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时代背景
节 晚清教育改革与科举制的废除
一 晚清教育的僵化
二 教育改革与科举制的废除
第二节 民国新学制与传统儒学的困境
一 民国新学制与新的教育理念
二 传统儒学的困境
第三节 “学”的重建与“教”的实践
一 西学的冲击与回应
二 儒家的哲学转向
三 教育实践的探索
第二章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与乡村建设
节 梁漱溟的求学经历与早年思想历程
一 家庭教育
二 思想历程
三 “问题中人”
第二节 梁漱溟的教育理念
一 教育应指导人过合理的生活,扩大人生命的可能
二 教育应尽其推进文化、改造社会之功
第三节 梁漱溟的教育实践
一 在北京大学的研究与教学
二 中等教育方案——教育普及与制度改革是否可能
三 乡村建设——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实验
四 勉仁学系——转向文化研究与传承
五 余论
第三章 马一浮的教育思想与复性书院
节 马一浮的求学与治学
一 幼承庭训,少学经典
二 家国之痛,求学西方
三 出入三教,归宗六艺
第二节 马一浮的六艺之学与国学教育
一 教育的宗旨——“复性”与成就圣贤人格
二 六艺——马一浮论国学教育的内容
三 工夫论与读书法
第三节 复性书院的开办与讲学活动
一 儒学与书院
二 复性书院的办学
第四章 熊十力的教育思想及其学术研究传承
节 熊十力的求学与治学经历
一 “先天下之忧而忧”——家庭教育与自学
二 从“慨然有革命之志”到“革政不如革心”
三 立说与讲学
第二节 熊十力的教育思想
一 “贵在见体”——生命力的激发
二 “立志”与“责志”
三 道德教育与智识教育
第三节 熊十力的教育实践
一 熊十力的执教经历与教学特点
二 对书院、独立文史研究院模式的追求
三 对学生的感召与启发
第五章 三先生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影响及现代启示
节 三先生教育思想的异同
一 三先生教育理念的不同面向与差异
二 三先生教育理念的共同诉求
第二节 中西比较视野中的三先生教育思想
一 梁漱溟教育思想与杜威教育理论的比较
二 三先生教育思想与怀特海教育理论的比较
第三节 三先生的弟子群体与深远影响
一 梁漱溟、马一浮的弟子群体
二 熊十力与第二代新儒家
第四节 三先生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现代启示
一 终身教育
二 青少年教育
三 书院教育与大学教育
四 中国文化精神的坚守与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