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整体架构安排如下:上篇“问道”,建立全书的分析框架,探讨组织化扶贫模式通过资源的统筹与分配达致减贫的效果,分析组织化扶贫通过减贫机制的本地化和自主化实现减贫效果巩固的功能,研究如何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公共性的提升,实现农村从减贫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而对中国农村与市场的关系、农村与国家的关系做出新的理论思考。中篇“探索”,以华南理工大学对口帮扶为典型案例,围绕“理念-问题-实践”的分析逻辑,深入探讨党建下乡与组织代领在扶贫资源的统筹配置、人居环境的场域建设和地方文化的活化再造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资源统筹、场域建设和文化再造如何反过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治理公共性,从而共同推动农村的减贫与发展。下篇“启示”,基于华南理工大学对口帮扶的实践经验.从公共利益、公共空间和公共精神三个层面构建高校扶贫“RAISE”模式,推动乡村从“良序”走向“善治”,为2020年之后的返贫治理以及衔接农村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供理论借鉴。
上篇问道
章组织化扶贫:重塑资源的公共性
节组织化扶贫与减贫
第二节公共性:组织化扶贫的新视角
第二章全域共兴:后脱贫时代的价值取向
节全域共兴的内涵
第二节组织化:全域共兴的实现路径
第三节全域共兴下高校的担当
中篇探索
第三章关系重塑:整合乡村的公共利益
节嫁接资源:高位双优对接
第二节吸纳资源:搭建关系桥梁
第三节激活资源:带动集体参与
第四节提升资源:实现集体价值
第四章多层互动:营造乡村的公共空间
节全域参与:跳出区域谋发展
第二节重现乡情:打造和谐宜居社区
第三节唤活乡居:升级居所功能
第五章文化治理:复苏乡村的公共精神
节立足传统文化:小传统向大传统的过渡
第二节创新文化经济:本土与现代的整合
第三节激发精神动力:由个体性向公共性的复苏
下篇启示
第六章高校扶贫“RAISE”模式
节路径:再组织化(reorganize)
第二节着力点:乡村公共性(A+S)
第三节目标:内生动力(ego)
第七章希望的田野:高校扶贫在路上
节衔接后扶贫时代:减贫、城乡融合与社区营造
第二节演好新角色:寻找高校扶贫的新坐标
第三节乡愁反哺:守望乡村的未来图景
附录一华南理工大学教育脱贫攻坚大事记(2013-2020年)
附录二华南理工大学选派定点扶贫挂职干部基本情况
附录三历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附录四《等你千年,养你一生》和《帮扶之爱》歌曲曲谱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