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漂移”(academic drift)是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引起世界各国学者广泛关注,主要发生在高中后以应用性和职业性取向的非大学高等教育机构中的现象,学界一般将其界定为:非大学的高等教育机构按照更接近于大学“面目”的方式来确定其活动实践的一种趋势。“学术漂移”导致办学同质化而被视为高等教育系统多样性的威胁。本书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的“学术漂移”现象的特点、表征、形成机制及影响,并结合当前“类型教育”的背景,就如何有效治理高职院校“学术漂移”现象进行了系统思考,为促进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改革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性启示。本书的研究既具前沿性、创新性,也较具挑战性,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绪论(1)
章 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学术漂移"浪潮(8)
节 高职教育的历史变迁及实践价值(8)
第二节 世界范围高职院校的"学术漂移"浪潮(18)
第二章 "学术漂移":内涵及理论基础(41)
节 "学术漂移"的内涵(41)
第二节 "学术漂移"的理论基础(47)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之路(61)
节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61)
第二节 我国高职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73)
第四章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术漂移":特点、表征、形成机制及其影晌(81)
节 国家工业化与高等教育制度变迁(81)
第二节 我国高职院校"学术漂移"的特点及表征(87)
第三节 我国高职院校"学术漂移"的形成机制(101)
……
参考文献(234)
后记(246)
朱芝洲,(1968),男,浙江浦江人,管理学硕士,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劳动经济学、职业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主持10多项省(部)厅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次获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