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阳泉矿务局多年来在瓦斯防治方面取得的技术成果为基础,系统、深入地研究了综放面顶板高抽巷瓦斯抽放问题;同时,在撰写过程中,还参考了国内外在这一学科领域取得的新成就并进行了分析,力求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该领域的新成果。全书共分七章:章论述了矿井瓦斯性质及赋存规律;第2章论述了阳泉矿区综放面瓦斯开采技术条件;第3章论述了卸压瓦斯储运与采场围岩裂隙演化关系;第4章论述了综放面瓦斯高抽巷抽采效果分析;第5章结合实际数据进行数值模型建立及模拟分析;第6章论述了瓦斯高抽巷合理抽放负压数值模拟研究;第7章为全书总结及展望。
1 绪论
1.1 矿井瓦斯的性质及其生成
1.1.1 矿井瓦斯的性质
1.1.2 煤层瓦斯的生成
1.2 煤层瓦斯的赋存
1.2.1 瓦斯在煤体内的存在状态
1.2.2 煤的吸附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3 影响煤层瓦斯赋存及含量的主要因素
1.3.1 煤层储气条件
1.3.2 区域地质构造
1.3.3 采矿工作
1.4 本章小结
2 综放面瓦斯开采技术条件
2.1 阳泉矿区开采技术条件概况
2.1.1 阳泉矿区煤层赋存条件
2.1.2 综放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
2.2 综放工作面瓦斯抽放技术
2.2.1 综放工作面通风方式
2.2.2 综放工作面上邻近层瓦斯抽放
2.2.3 走向高抽巷抽放上邻近层瓦斯
2.2.4 倾斜高抽巷抽放上邻近层瓦斯
2.3 本章小结
3 卸压瓦斯储运与采场围岩裂隙演化关系
3.1 煤层微孔隙性与瓦斯储运关系
3.1.1 煤层微孔隙性研究
3.1.2 煤层微孔隙性分类及与瓦斯储运关系
3.2 采动卸压瓦斯储运特性
3.2.1 瓦斯的扩散运动
3.2.2 煤层瓦斯运输的数学模型
3.2.3 瓦斯在围岩裂隙中的升浮-扩散现象
3.3 综放面覆岩层移动模型及孔隙、裂隙研究
3.3.1 裂隙带和弯曲变形带岩层移动数学模型
3.3.2 裂隙带和弯曲变形带岩层移动模型的建立
3.3.3 工作面的计算结果及初步分析
3.4 综放面上覆岩层位移规律实证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综放面瓦斯高抽巷抽采效果分析
4.1 大采长综放面开采技术条件
4.2 卸压瓦斯储运与采场围岩裂隙演化关系
4.2.1 综放面矿压显现特征
4.2.2 综放面采动上覆围岩裂隙演化
4.2.3 卸压瓦斯储集与采场围岩裂隙演化过程分析一
4.3 综放面瓦斯高抽巷抽采阶段划分
4.4 初采期高抽巷抽采效果分析
4.5 抽采不力期走向高抽巷抽采效果分析
4.6 抽采正常期走向高抽巷抽采效果分析
4.7 综放面前三阶段走向高抽巷抽采效果对比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数值模拟的内容与模型建立
5.1 数值模拟
5.1.1 顶板瓦斯高抽巷破坏过程分析
5.1.2 数值模拟的目的与内容
5.2 裂隙带瓦斯运移的理论基础
5.2.1 采动裂隙的多孔介质特性
5.2.2 多孔介质模型中气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5.2.3 采动裂隙煤、岩体的碎胀系数
5.2.4 采动裂隙带内的渗透率
5.2.5 瓦斯质量源相
5.3 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5.3.1 分析模型的简化
5.3.2 分析模型的建立
5.3.3 边界条件
5.4 本章小结
6 瓦斯高抽巷合理抽放负压数值模拟研究
6.1 工作面推进距为40 m时不同抽放负压条件下的数值模拟
6.2 工作面推进距为80 m时不同抽放负压条件下的数值模拟
6.3 工作面推进距为140 m时不同抽放负压条件下的数值模拟
6.4 正常抽采期高抽巷抽放效果分析
6.5 模拟效果检验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本书的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