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知识必刷客观题》分为六册,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共6000余道;《教育综合知识必刷主观题》分为三册,包含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近1000道。题目全面覆盖教师招聘考试考点,做到了重要考点不遗漏,高频考点反复练。 本书分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技能、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写作等几个部分,每一部分根据重难点分布,选取了适量的真题。重点题型、重点题目还有详细的解答步骤和识记技巧。市面上教师招聘类辅导图书品种较多,但大多比较传统,内文讲解详细,大篇大论,适合基础讲解较多,关于识记技巧方面的讲解较少,关于与真题相结合的讲解较少。
题本
部分教育学
章教育与教育学2
节教育概述2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12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0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33
节教育与社会发展33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39
第三章教育目的48
节教育目的概述48
第二节我国教育目的概述53
第四章学校与学校教育制度60
节学校概述60
第二节教育制度64
第三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69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76
节学生76
第二节教师83
第三节师生关系94
第六章课程101
节课程概述101
第二节课程目标110
第三节课程内容114
第四节课程设计与开发121
第五节课程实施与评价125
第六节课程资源130
第七章教学135
节教学概述135
第二节教学过程138
第三节教学原则145
第四节教学方法151
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158
第六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64
第七节教学模式169
第八节教学评价177
第八章德育185
节德育概述185
第二节德育过程196
第三节德育原则205
第四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215
第五节德育模式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26
第九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234
节班主任工作234
第二节班级与班级管理250
第三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263
第十章课外、校外教育与三结合教育274
节课外、校外教育274
第二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284
第十一章教育科学研究295
节教育科学研究概述295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297
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03
第二部分心理学
章心理与心理学314
节心理学概述314
第二节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319
第二章认知324
节感觉324
第二节知觉329
第三节意识与注意340
第四节记忆349
第五节想象360
第六节思维365
第七节言语374
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378
节情绪与情感378
第二节意志390
第四章个性心理397
节需要、动机与兴趣397
第二节能力402
第三节人格410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
章教育心理学概述422
节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422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425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427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430
节学生心理发展概述430
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437
第三节学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444
第四节学生的个别差异452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458
节学习概述458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464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478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87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491
第四章学习心理495
节学习动机495
第二节学习策略515
第三节学习迁移522
第四节知识的学习532
第五节技能的形成544
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555
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565
第五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583
节心理健康概述583
第二节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概述587
第三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595
第六章教学心理604
节教学设计604
第二节课堂管理618
第三节教师心理632
第四部分教学技能
章教学设计技能656
节教学设计技能概述656
第二节教学目标设计技能660
第三节教案编写技能666
第二章课堂教学技能669
节课堂导入技能669
第二节课堂讲授技能674
第三节课堂提问技能676
第四节教学反馈和教学强化技能680
第五节课堂板书技能682
第六节课堂教学结束技能687
第七节课堂教学语言技能689
第三章教学研究技能692
节说课、听课、评课技能692
第二节教学反思技能693
第五部分新课程改革
章新课程改革概述700
第二章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变革708
第六部分教师职业道德
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720
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720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725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729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746
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746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749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评价753
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753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754
第七部分教育法律法规
章教育法律基础758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汇编769
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769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775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782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790
第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794
第六节《教师资格条例》796
第七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798
第八节其他法律法规804
答案
部分教育学
章教育与教育学814
节教育概述814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832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844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864
节教育与社会发展864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873
第三章教育目的887
节教育目的概述887
第二节我国教育目的概述895
第四章学校与学校教育制度904
节学校概述904
第二节教育制度910
第三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917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927
节学生927
第二节教师936
第三节师生关系952
第六章课程962
节课程概述962
第二节课程目标978
第三节课程内容985
第四节课程设计与开发996
第五节课程实施与评价1002
第六节课程资源1011
第七章教学1018
节教学概述1018
第二节教学过程1022
第三节教学原则1032
第四节教学方法1040
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1052
第六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060
第七节教学模式1068
第八节教学评价1081
第八章德育1095
节德育概述1095
第二节德育过程1113
第三节德育原则1127
第四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1141
第五节德育模式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1155
第九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1168
节班主任工作1168
第二节班级与班级管理1190
第三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1208
第十章课外、校外教育与三结合教育1224
节课外、校外教育1224
第二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1241
第十一章教育科学研究1254
节教育科学研究概述1254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1258
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267
第二部分心理学
章心理与心理学1284
节心理学概述1284
第二节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293
第二章认知1300
节感觉1300
第二节知觉1308
第三节意识与注意1324
第四节记忆1339
第五节想象1357
第六节思维1366
第七节言语1381
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1385
节情绪与情感1385
第二节意志1403
第四章个性心理1413
节需要、动机与兴趣1413
第二节能力1424
第三节人格1439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
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460
节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1460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464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1470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1474
节学生心理发展概述1474
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1485
第三节学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1496
第四节学生的个别差异1509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518
节学习概述1518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527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1548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560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567
第四章学习心理1572
节学习动机1572
第二节学习策略1599
第三节学习迁移1610
第四节知识的学习1626
第五节技能的形成1645
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1662
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678
第五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704
节心理健康概述1704
第二节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概述1711
第三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1725
第六章教学心理1738
节教学设计1738
第二节课堂管理1760
第三节教师心理1783
第四部分教学技能
章教学设计技能1818
节教学设计技能概述1818
第二节教学目标设计技能1823
第三节教案编写技能1831
第二章课堂教学技能1836
节课堂导入技能1836
第二节课堂讲授技能1844
第三节课堂提问技能1846
第四节教学反馈和教学强化技能1852
第五节课堂板书技能1854
第六节课堂教学结束技能1861
第七节课堂教学语言技能1864
第三章教学研究技能1869
节说课、听课、评课技能1869
第二节教学反思技能1872
第五部分新课程改革
章新课程改革概述1880
第二章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变革1891
第六部分教师职业道德
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1908
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1908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1918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25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946
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1946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1951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评价1957
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1957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1959
第七部分教育法律法规
章教育法律基础1964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汇编1983
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83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1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9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08
第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4
第六节《教师资格条例》2017
第七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20
第八节其他法律法规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