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所著的《实践理性批判》出版于1788年。从内容上来看,如果说“纯粹理性批判”的任务是要确定人类认识能力的先天要素及其先天要素的若干规定,那么“实践理性批判”的任务就是研究理性的实践使用的先天原理的可能性、范围和界限。康德立足于无人可以怀疑的“纯粹实践理性”去批判理性的“全部实践能力”,从人的纯粹理性现实具有的实践能力出发并以之为标准,批评和评价一般的理性在实践活动中的种种表现,从中确认纯粹理性的先天普遍规律,即道德律,道德、律使人认识到人在实践中事实上是自由的。康德在本书中提出的自由概念成为“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结合的基石。特别是在本书中提出了他的脸炙人口的两大崇高原则。“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全书除序言和导言外,有纯粹实践理性要素论和纯粹实践理性方法论两部分,外加一个结论。在要素论中又分为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论”和“辩证论”。
《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体系经历了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两个主要阶段。批判《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从1770年起历经11年之久潜心研究的结果,初版于1781年、再版于1787年。
这部经典奠定了整个批判哲学体系以及后来西方哲学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基础。康德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很终的判决和规定。因此。“纯粹理性批判”只是形而上学的一个入门,本身并不就是形而上学。
全书除了序言和导言外,共有先验要素论和先验方法论两部分。前者是全书的主体部分,约占全书五分之四的篇幅,讨论人类认识能力中的先天要素:后者讨论在这些先天要素基础上建立形而上学体系的形式条件。
《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实践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
邓晓芒,男,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早年当过插队知青和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研究生,师从陈修斋、杨祖陶先生,1982年留校任教,1989年任教授,现为武大哲学学院外国哲学学科带头人,《德国哲学》主编。在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和研究上成就斐然,并积极介入中西比较和文化批判,创立了“新实践美学”和“新批判主义”,在学术界和思想界独树一帜。
杨祖陶,1927年生。1945-1950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和北京大学,师从金岳霖、汤用彤、贺麟、郑听、洪谦诸教授。长期从事西方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培养了一大批知名专家和学者。是我国有名的康德黑格尔研究专家,也是业内认可的有名翻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