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要特色是将清代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演化周期,对这一时段内华北平原社会生态系统人地关系的变化进行完整复原,并基于对演化过程的定量描述,在时间序列上识别出不同的生命演化阶段。同时,将气候变化与水旱灾害作为关键参考变量引入社会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与粮食安全、人口迁徙、社会动乱等不同方面建立联系,分析其影响程度及时空差异,讨论其影响在社会系统中传递扩散的过程机制。本书可供自然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环境史(生态史)、经济史等专业方向的研究者、学生及爱好者参阅。
序言
章 导论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框架:指标选取与量化方法
节 气候变化与水旱灾害
第二节 人地关系状况
第三节 粮食收成
第四节 粮食调度
第五节 饥荒
第六节 人口迁徙与政策应对
第七节 社会稳定性
第八节 小结
第三章 鼓励垦荒的恢复阶段(1644-1730年)
节 清初的气候与灾害
第二节 人地系统的早期演变
第三节 荒政的重建与完善
第四节 与边外联系的建立
第五节 小结:以恢复生产为主的阶段
第四章 荒政主导的兴盛阶段(1731-1790年)
节 气候相对适宜
第二节 人口压力开始显现
第三节 灾后粮食调度
第四节 区际联系:口外胜于关外
第五节 灾害对社会的影响与救灾的缓冲作用
第六节 小结:荒政主导、良性互动
第五章 流民激增的衰落阶段(1791-1850年)
节 气候转折及其对人地系统的压力
第二节 世纪之交的3次大灾
第三节 流民问题的凸显
第四节 道光年间的灾害应对与后果
第五节 饥荒-流民-动乱:灾害影响的传导路径
第六节 小结:气候压力激化社会危机
第六章 灾变交迭的崩溃阶段(1851-1911年)
节 极端脆弱的人地系统
第二节 初期的社会动荡与秩序重建
第三节 光绪初年大旱的社会响应
第四节 流民问题的应对:煮赈与弛禁
第五节 动乱激增及其触发机制的复杂化
第六节 小结:灾变交迭之下的恶性循环
第七章 社会生态变迁的缩影:木兰秋狝兴衰
节 背景介绍
第二节 草创与兴盛阶段(康熙年间)
第三节 复兴与稳定阶段(乾隆年间)
第四节 衰落阶段(18、19世纪之交)
第五节 小结:气候、社会生态变迁与秋狝兴衰
第八章 总结
节 气候、灾害如何影响社会生态系统
第二节 社会生态系统对气候、灾害的响应机制及其意义
后记
萧凌波,1982年5月生于湖北天门,本、硕、博均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获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2014年至今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历史自然地理(集中于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其社会影响)灾害史、环境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