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从社会学角度对记忆伦理问题进行讨论,所谓记忆伦理,就是对人们能否记住及其对错的价值问题,在本质上是对人的关怀。“社会”是认识记忆伦理的一个必要条件,强调记忆伦理的社会条件,就是秉持社会学视野去认识记忆伦理这一社会存在,处理个体的自我保存和社会道德之间的张力。本书提出“记忆的微光”和“延迟的弥补”两个概念,并做出如下努力:一方面力图描摹个体的被压制状态,提出被忽视的个体记忆视角(记忆的微光);另一方面,力图描述集体对个体精神生活的提升作用,去肯定社会的正向引导力量(延迟的弥补)。其中“记忆的微光”概念,是讨论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之间,处于受压抑状态、难以得到舒缓的个体记忆的挣扎状态,它体现了社会压制、限制的意涵。对记忆伦理的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目的,如潘光旦先生所说,在于增进人和社会的“安所遂生”,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和未来。
导论记忆伦理的社会学视野
章记忆研究的伦理转向
一、哈布瓦赫集体记忆理论中的社会观
二、集体记忆的涂尔干传统
三、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与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
四、记忆建构论还是社会神圣论
五、从社会科学视角到伦理视角的转换
第二章记忆的微光
一、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之间的关系
二、记忆的微光:“苦难宝藏”挖掘的一个路径
三、不同样态的记忆的微光实践
第三章记忆的幽灵:写给那些在生前你所爱的人
一、幽灵与记忆的幽灵
二、呼愁:记忆幽灵的一个表达方式
第四章延迟的弥补:家庭记忆的代际传递
一、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记忆交流
二、代际关系间的记忆:延迟的弥补
三、延迟的弥补及其社会意义
四、非自主记忆与记忆的微光
五、社会记忆的代际传递
第五章记忆研究方法:文学作为田野
一、文学中的记忆问题
二、文学作为进入历史深层的途径
三、建构性与记忆真实之争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