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书列表 奥义书思想研究(全五卷)
收藏
评价
奥义书思想研究(全五卷)
商品编号:4398015
ISBN:978701016223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吴学国
出版日期:2021-04-01
开本:16
装帧:暂无
中图分类:B982
页数:2240
册数:1
大约重量:470(g)
购买数量:
-
+
库存:2
配送:
预计72小时发货
甲虎价: 580.2 (8.3折)
原价:¥699.00
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图书评价
本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国内学术界对奥义书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首部专著,也是靠前学术界对奥义书进行研究的部头优选的一部作品,包括卷“奥义书精神的历史·自然的精神”、第二卷“奥义书精神的历史·自由的精神”、第三卷“奥义书精神的历史·本真的精神”、第四卷“奥义书的观念与实践”、第五卷“奥义书思想的影响”。不仅对主要的奥义书参照梵本进行了重译,尽量根据学界这些年的研究成果弥补旧译的不足;而且对奥义书思想与吠陀、梵书思想的源流关系,及其对印度各教、各派思想(尤其是数论、瑜伽派和佛教)的影响进行了充分、详尽的分析;并根据思想发展的自身逻辑,对本来十分含混暧昧的奥义书思想进行了细致、准确的疏理、阐释,使其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轮廓,呈现为一个历史的有机整体;还力图阐明推动奥义书精神进展的很终动力,以及其体现的精神自身展开的逻辑;此外,从比较哲学视角出发,将奥义书思想发展的每一环节,都与西方、中国思想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比较。本书所取得的成果不仅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印度文化,而且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人类精神自身、对它的发展规律的认识。此外,本书对于奥义书对佛教和中国文化影响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佛教、更充分理解中印文化交流史,而且对于促进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民族精神也将有所帮助。
序言1
绪论1
节哲学史与精神史3
第二节奥义书的思想背景:吠陀晚期与梵书的思想20
一、神性的失落37
二、祭祀的热狂43
三、本原的追问59
四、自然的反省86
第三节关于奥义书的年代100
第四节奥义书的学术价值和意义111
一、奥义书与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神秘主义118
二、奥义书与西方思想127
第五节本书的主要思路151
部奥义书精神的历史
引子167
编自然的精神189
引论190
章神话的精神201
引言201
节斫克罗衍尼和莱克婆的学说211
一、斫克罗衍尼的学说212
二、莱克婆的学说217
第二节该祗夜223
一、作为存在大全的自我224
二、生命火祭228
小结233
第二章功利的精神243
引言243
节早期的实质说248
一、日说249
二、水说253
三、火说254
四、甘露说255
五、风说260
第二节耆跋厘263
一、五火说263
二、虚空说269
三、生命观想272
第三节优陀罗羯277
一、优陀罗羯的宇宙观279
二、优陀罗羯的生命思考294
三、祭仪学305
小结312
第三章伦理的精神323
引言323
节茶跋拉330
一、十六分说331
二、梵是元气、喜乐、虚空334
三、元气说339
第二节考史多启342
一、考史多启的元气论343
二、考史多启的祭祀学347
第三节爱多列亚352
一、宇宙的发生353
二、爱多列亚的生命思考359
三、自我作为心识368
小结371
结语379
第二编自由的精神401
引论402
章道德的精神432
引言432
节桑底厘耶441
一、意为万有之全体444
二、观想的实践447
第二节阿阇世450
一、大梵作为宇宙之全体452
二、识作为万有的根源459
第三节沙那库摩罗465
一、识作为存有之归宿466
二、自我作为圆满471
第四节波罗多陀481
一、识作为绝对482
二、识作为认识的主体486
三、对识我的敬思488
小结492
第二章宗教的精神501
引言501
节伽吉耶夜尼521
一、自我与时间524
二、永恒的自我:梵530
三、两种观想533
第二节毕钵罗陀539
一、元气之为绝对542
二、十六分说544
三、元气与物质作为两种基本原理547
四、元气与自我551
五、自我三位558
六、对“Om”的观想563
第三节那支启多573
一、自我的体性584
二、自我与经验存在606
三、那支启多的修行道621
小结639
第三章哲理的精神670
引言670
节耶若婆佉681
一、以自我为基础的本体论691
二、耶若婆佉的人生论717
第二节步厉古736
一、五身说743
二、《鹧鸪氏奥义书》的宗教、伦理实践756
小结772
第四章神秘的精神796
引言796
节首那伽801
一、首那伽学说中的形上学809
二、首那伽学说中的修道论821
第二节曼荼祗夜(蛙氏)831
一、自我四位835
二、Om观想848
小结856
结语880
第三编本真的精神921
引论922
章神圣的精神959
引言959
节白骡氏968
一、幻化论972
二、神性论986
三、创世论1001
四、人生论1010
五、宗教思想1015
第二节频伽罗子1032
一、从幻化生成现实存在的机制1034
二、现实自我1041
三、解脱与世界幻相的消灭1047
小结1054
第二章无住的精神1075
引言1075
节般若思想1088
一、般若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095
二、般若学的“空”1099
三、二谛与中道1119
第二节瑜伽唯识思想1133
一、万法唯识1140
二、虚妄分别与阿赖耶识缘起1142
三、从二谛到三性1147
四、唯识的法性论1154
五、正智与解脱1160
小结1179
第三章本己的精神1197
引言1197
节弥怛黎氏1204
一、至上我的意义1213
二、现实的存在1222
三、《慈氏》的修道论1240
四、对异端的批判1267
第二节光明点奥义书1273
一、本觉的形上学1278
二、瑜伽:本觉的实践1288
小结1300
结语1324
第二部奥义书的观念与实践
引子1337
编奥义书的观念1343
引论1344
章奥义书的存在论1351
引言1351
节自然的存在1370
一、神话的存在1371
二、宇宙论的存在1387
三、生命论的存在1411
第二节内在的存在1419
一、存在作为感觉1420
二、存在作为理智1422
第三节超越的存在1427
一、存在作为实体1428
二、实体与主体1433
三、二元化的存在1441
第四节同一的存在1448
一、先验的实在1450
二、神秘的存在1452
第五节超绝的存在1460
一、神圣的存在1463
二、空的存在1467
三、本己的存在1472
小结1478
第二章奥义书的自我论1484
引言1484
节自然的自我1493
一、形器之我1501
二、实质之我1504
三、主体之我1507
第二节内在的自我1522
一、感性之我1525
二、理智之我1528
第三节实体的自我1539
一、自我作为虚空1542
二、实体作为意识1548
第四节绝对的自我1559
一、思辨的自我1560
二、直觉的自我1569
第五节本真的自我1584
一、神圣的自我1587
二、本己的自我1590
小结1600
第三章奥义书的神性论1607
引言1607
节自然的神1612
一、感性的神1615
二、客观的神1620
第二节超越的神1629
一、实体的神1633
二、同一的神1641
第三节本真的神1647
一、上帝作为神圣1649
二、上帝作为自由1657
小结1666
结语1678
第二编奥义书的伦理与宗教思想1685
引论1686
章奥义书的伦理思想1690
引言1690
节伦理的主体1692
一、命我的结构1693
二、轮回1696
三、大我与小我1704
第二节伦理的实践1708
一、美德、职责、业1709
二、家庭伦理1711
三、罪恶1716
小结1723
第二章奥义书的宗教思想1729
引言1729
节自然的宗教1733
一、祭祀的宗教1734
二、伦理的宗教1748
第二节自由的宗教1752
一、超越的宗教1755
二、同一的宗教1761
第三节本真的宗教1769
一、启示的宗教1771
二、本己的宗教1775
小结1779
结语1782
第三部奥义书思想的影响
引子1787
编奥义书与印度哲学1801
引论1802
章奥义书与数论思想1807
引言1807
节数论的主要观念在奥义书中的发展1815
一、原我1816
二、自性1828
三、三德1838
四、觉谛、命我1841
第二节数论的体系在奥义书中的逐渐成熟1851
一、二元论的确立1852
二、转变的系统1864
小结1880
第二章奥义书与瑜伽思想1888
引言1888
节两种传统在瑜伽形成中的交融1894
一、从原始苦行到沙门瑜伽1898
二、苦行实践在婆罗门传统中的发展1910
第二节瑜伽学在奥义书中的发展1915
一、早期奥义书的实践1919
二、瑜伽在奥义书的产生和发展1922
小结1941
第三章奥义书与顺世论和耆那教的思想1950
引言1950
节奥义书与顺世论思想的形成1952
一、奥义书与顺世论的唯物主义1957
二、顺世论四大说的奥义书渊源1958
三、身论的奥义书渊源1962
第二节奥义书与耆那教的思想1968
一、耆那教的自我观念的奥义书渊源1969
二、耆那教的实体哲学与奥义书的关联1974
三、奥义书思想与耆那教的实践1979
小结1985
结语1988
第二编奥义书与佛教1993
引论1994
章奥义书与早期佛教1999
引言1999
节奥义书的形上学与早期佛教的理论方面2003
第二节奥义书与早期佛教的实践2007
第二章奥义书与大乘佛学的发生2012
引言2012
节奥义书与大乘佛教禅观的形成2014
第二节婆罗门思想与菩萨道的发生2016
第三节大乘信仰主义的兴起与吠陀—奥义书传统2020
第四节奥义书与佛教对部派实在论的否定2023
第三章奥义书与般若中观思想2026
引言2026
节奥义书的“幻”与般若的“空”2027
第二节奥义书与般若的形上学绝对2033
第三节二谛论的奥义书渊源2042
第四章奥义书与大乘唯识学的形成2046
引言2046
节唯识说的奥义书渊源2047
第二节本识概念的渊源2052
第三节种子与识转变说的奥义书渊源2057
第四节禅观作为奥义书思想渗透的途径2065
第五章奥义书与如来藏佛教2071
引言2071
节法身如来藏说2076
第二节我性如来藏说2083
第三节法界如来藏说2088
第四节法性如来藏说2091
第五节净心如来藏说2094
第六节真心如来藏说2100
结语2127
总结2133
附录一常用外文文献名缩写2158
附录二梵汉译名对照2161
附录三主要参考文献2185
后记2195
商品评价 (0)
为您推荐
方便
200万图书品种,一站式采购
高效
10分钟查单返单,48小时快速配货
放心
正版低价,假一赔三
在线客服
购物车
收藏夹
留言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