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研究《晋察冀日报》与“子弟兵”话语体系建构,集中从八个部分展开研究:一是话语识别——“子弟兵”与众不同;二是话语支撑——新战士的成长;三是话语核心——“子弟兵”的将领、共产党员和英雄;四是话语方位——军民一家亲;五是话语重现——“子弟兵”战斗经历回顾;六是话语争锋——各方“子弟兵”话语的交锋;七是话语联系——“子弟兵”话语体系建构的主线;八是《晋察冀日报》建构“子弟兵”话语体系的评价。
本书研究主线为,从晋察冀边区“子弟兵”与众不同出发,重点分析新战士、将领、共产党员和英雄群体,深入探究军民一家亲的原因,还原真实战场和解析“无硝烟”战争,以此勾勒出《晋察冀日报》建构“子弟兵”话语体系的主线,归纳其基本特点,提炼其历史作用和当代启示。
序一
序二
引言
章 话语识别——“子弟兵”与众不同
一、“子弟兵”的由来
(一)《“子弟兵”的来由》的主旨:“子弟兵”和边区人民血肉联系
(二)“八一”纪念的历史回顾:真正英勇奋战的人民军队
(三)教科书的经典表述
二、“子弟兵”的特点
(一)《八路军的特点》一文:具有不同于旧军队的十大特点
(二)“子弟兵”各项制度的特色
(三)“大学校”“大家庭”
三、晋察冀边区“子弟兵”的基本内涵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二)“官兵一致、相互友爱”的军队
(三)“子弟兵”是抗目的军队
第二章 话语支撑——新战士的成长
一、新战士的来源
(一)群体来源:边区优秀青年子弟
(二)政治攻势:反正参加“子弟兵”
二、“大家庭”对新战士的影响
(一)父母对新战士的教导
(二)老战士对新战士的帮助
(三)对荣退军人的态度影响着新战士
三、部队对新战士的塑造
(一)军事训练锻造其体魄
(二)政治教育铸造其思想
(三)识字学习提升其水平
四、新战士中的楷模及其影响
(一)新战士中的楷模类型
(二)新战士中楷模的示范效应
第三章 话语核心——“子弟兵”的将领、共产党员和英雄
一、子弟兵将领群体呈现
(一)以聂荣臻为代表的将领群体写实
(二)悼念铭记牺牲的将领
(三)子弟兵将领群体呈现的意蕴
二、子弟兵中的共产党员
(一)子弟兵中的共产党员在巩固队伍上不可缺少
(二)强调子弟兵产党员的政治质量十分重要
(三)突显子弟兵中的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子弟兵的英雄模范
(一)个人英雄
(二)集体英雄
(三)书写英雄——《英雄的晋察冀子弟兵》评介
第四章 话语方位——军民一家亲
一、军民大生产及反抢粮斗争
二、团结起来共克时疫
三、军民誓约
(一)军民誓约运动的发起
(二)军民誓约大会
(三)军民誓约运动产生的效果
四、拥军公约和拥政爱民公约
五、子弟兵的“亲人”
第五章 话语重现——“子弟兵”战斗经历回顾
一、打响“子弟兵”名号的战役——上下细腰涧战斗
二、灵巧的战法:游击战术不断创新
(一)游击战: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二)游击战术层出不穷
(三)游击战中的政治攻势
三、回顾战绩:最好的宣传
(一)晋察冀边区子弟兵战绩情况大致介绍
(二)晋察冀边区子弟兵战绩的宣传效应
四、战役回顾:再现子弟兵英勇斗争场景
(一)时常动员鼓舞士气
(二)万众一心合力杀敌
(三)满载胜利品而归来
第六章 话语争锋——各方“子弟兵”话语的交锋
一、驳斥“游而不击”
二、揭破日伪关于子弟兵的谣言
三、老百姓眼中的“子弟兵”
四、来访边区人士为子弟兵正名
(一)李公朴的《华北敌后——晋察冀》中的子弟兵书写
(二)周立波的《晋察冀边区印象记》的子弟兵书写
(三)国际友人对子弟兵的书写
五、《晋察冀画报》与“子弟兵”话语体系建构
第七章 话语联系——“子弟兵”话语体系建构的主线
一、“子弟兵”话语体系建构主体的一元性
二、“子弟兵”话语体系建构逻辑的科学性
三、“子弟兵”话语体系建构主题的鲜明性
四、“子弟兵”话语体系建构愿景的前瞻性
五、“子弟兵”话语体系建构原则的维度性
六、“子弟兵”话语体系建构文化的贯通性
第八章 《晋察冀日报》建构“子弟兵”话语体系的评价
一、《晋察冀日报》建构“子弟兵”话语体系的历史作用
(一)凝聚坚强的抗战力量
(二)打碎日军侵华美梦
(三)塑造政党形象和人民军队形象
(四)夯实强军梦强国梦的基础
二、《晋察冀日报》建构“子弟兵”话语体系的当代启示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二)牢固树立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威信
(三)坚持人民军队的根脉在人民
(四)坚持走一条特色强军之路
参考文献
附录 《子弟兵》刊发文章及其他目录
后记
刘意男,汉族,1981年出生,湖南道县人,法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史、党的建设、晋察冀边区子弟兵等。近年来先后在《党的文献》《南京政治学院学报》《长白学刊》《理论月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重量课题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