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央大学”教授杨祖汉以当代新儒家牟宗三对朱陆哲学思想的评析,并用康德的道德哲学理论,从本体与工夫两方面对朱陆思想之异同做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朱陆二系是两个不同的义理形态。朱熹对道德之理的理解和实践,走的是“道问学而后尊德性”,而陆九渊走的是“尊德性而后道问学”。故二者的会通,并不是其中一系可以独立自全而会通另一系,而必须从自己走向对方(如陆氏的工夫理论形态也要向朱子重视明理格物这方面来补充),互相补充才能够完成自己。台湾师范大学副教授黄莹暖则对唐君毅和会朱陆之论做了分析,认为唐先生进入朱陆心性工夫论,在义理上将朱陆异论汇于儒家成德之教的核心大义中,对于和会朱陆有重大贡献。本次会讲的一些学者还将“会通朱陆”的视域扩展到东亚儒学。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龚颖,就日本江户时代对“朱陆之辩”的接受与转化作了详细的考察,透视了日本“朱陆之辩”的历史面貌。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家学者藤原惺窝、林罗山和中江藤树等,通过对“朱陆之辩”相关问题的讨论,加深了对宋明理学思想实质的理解。与此同时,他们在寻求融会朱陆的过程中表达出一些有特色的思想主张。特别是他们在吸纳与陆学有共通性的朱子学相关论述,如儒佛之辨,心与理的关系论,知与行的关系论等,来建构新的思想框架。其他参与会讲的学者还就“直觉进路中朱陆会通”、“理性智慧与直觉智慧必然二选一吗?——论朱陆会通”、“吴澄会通朱陆的背后”等论题,从不同的角度做了讨论,进一步拓展并丰富了这次会讲的论阈与知识点。关于朱熹理学思想内涵的阐释。与会部分学者对朱熹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武夷学院研究员张品端认为朱熹以理、气为宇宙论的理论构架,以心性论作为人生哲学的中心内容,所用的是理性分析的思维方式。这比起传统的纯直觉内向观照方式,显出其哲学构思的创新与理论思维的发展。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副研究员赵金刚阐述理学气论鬼神观的重要命题,认为朱子基本上接受二程鬼神是“造化之迹”与“天地之功用”的看法,然而他在言说造化之迹和功用时,基本上会以二气之屈伸补充说明,这是“二气之良能”表述的优势所在。
导言
会通朱陆的思维方式——怀疑意识与自得精神的研究
再论程朱、陆王二系的会通
郑浞其人——朱、陆重叠世界之一隅
朱熹与陆九渊论心知之异
陆九渊与朱熹哲学思想的分歧及其意义
吴澄会通朱、陆的背后
从明代理学开山宗师吴康斋的道德修养
历程看明初学术界的朱陆会通
朱熹、陆九渊关于“良心”的阐述和辩论
朱陆读书观之异同
论礼学视野下的朱陆之同
岂有此“理”:朱子对陆学与禅学的分殊
理性智慧与直觉智慧必然二选一吗——论朱陆会通
直觉进路中的朱陆会通
朱子论“二气之良能”
朱子学视域下明清徽州的礼学生态
朱熹的《小学》道德教化观及其当代价值
叶适对朱子的批评及其意义
恽日初蕺山学诠释中的朱王折中色彩——兼谈来自黄宗羲的批评声音
朱子《西铭解》的哲学建构
朱熹民族思想探析
朱子论心
存心新解
陆九渊责任伦理思想析论
陆九渊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
清人李绂眼中的道统大儒陆九渊
陆九渊家世述略
论陆九渊的政治思想和实践及其现代价值
先立乎其大者:陆九渊示学门径管见
陆九渊经学诠释学的心理维度转向
及其对释经传统的突破
陆九渊南康军讲学活动述评
论宋代礼学的义理化特征
论牟宗三判明道为“心即理”学
早期儒家人性论的两种模式及其对宋明理学的影响——以《中庸》、孟子为中心
关学与心学之贯通——以南大吉心学思想为中心的考察
论牟宗三对张载天道观的诠释